朱善璐郝平 学长郝平接棒学弟朱善璐 担任北大党委书记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下午,"学长"郝平接棒"学弟"朱善璐担任北大党委书记.中组部.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领导来到了任命现场,宣布任命的领导介绍说,朱善璐同志是从北大成长起来的干部,

今天下午,“学长”郝平接棒“学弟”朱善璐担任北大党委书记。中组部、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领导来到了任命现场,宣布任命的领导介绍说,朱善璐同志是从北大成长起来的干部,政治坚定,注重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如今,他已到任职年限。

朱善璐出生于1953年,职业生涯一半时间都在北大度过。本科期间,他就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毕业后,又留在北大工作,先后在团委、学生工作部、宣传部、组织部等党口任职,一直干到党委副书记。此后,朱善璐离开燕园,在北京、江苏两地担任党政领导。2011年8月,阔别北大15年后,朱善璐回归校园,担任北大党委书记至今。

学哲学出身的他逻辑清晰、口才出众、博古通今,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烂熟于胸,常常大段大段脱稿讲话。他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高校开设思政课的质疑,对此他回应称,世界上没有哪一所高校没有思政课,思政课不光中国有,美国英国都有。谁都不会放松自己的思政课,如果放松了又将如何实现其民族的使命?不同的是,各民族和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办法和高招,都有自己的形式。此言一出,迎来点赞无数。

郝平出生于1959年,现任教育部副部长。他在北大的时间也相当长——毕业后留校,20多年后出任副校长,2005年6月,郝平离开北大,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校长。2009年,他又出任教育部副部长至今。

对这个长期学习和工作的地方,郝平可谓感情至深。这从他和季羡林先生的交往中,便可看出一二。

郝平上学时就对季羡林先生十分景仰。在北大工作期间,他经常去季老家请教问题。郝平的著作《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孙中山革命与美国》、《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等,也多次得到老先生指点。

1997年在北大即将迎来百年校庆时,郝平完成了《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的书稿,希望北大出版社出版。编辑们对书稿拿不准,希望郝平请一位专家提出推荐意见。当时离校庆还有四个月的时间,确实来不及了,郝平没办法,只好去敲季老的家门。

几天后,季先生的秘书打来电话:“郝平,你可把季老弄苦了,他老人家三天都没出门了,一直都在看你那本书稿。你赶快来季老这一趟。”郝平骑上自行车很快到了季老府上。季先生向郝平提出几个问题,郝平一一作答。季羡林还给书写了序言,并给书改了名字,叫《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这都出乎郝平意料。

郝平回忆的文章写道,季老在序言中对他的评价,让他心里非常感动,也觉得学力不够,担当不起。郝平立即给季老的秘书打电话,说要向季老表示,褒奖之词自己承受不起,希望季老能删去一些夸奖的文字。季老答应了郝平的请求,删去了一些话,但季老要秘书回话说,说再要求删就不发了。

2005年6月,郝平离开北大,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校长时。季老听说之后,专门为他题写了韩愈《进学解》中的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北外任职期间,正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北外奥运会志愿者报名的组织者之一,郝平同时也报名申请成为奥运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他对奥运充满期待:“现在还没被批准,不过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能为奥运会做点贡献,哪怕去奥运会场馆值班都行!”

201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上,郝平当选新一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中国代表首次担任这一职位。郝平也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不少人认为,郝平自身的优势,是他当选的重要原因。他就读的世界史专业,为其提供了全球视角和良好的外语能力。在北大工作多年,从外事处长做到国际合作部的部长,再做到主管外事的副校长,郝平的这些经历,也为他带来了更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