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人名 同样救人 为什么孔子批评子贡而赞扬子路呢?
世界级教学名师孔子老先生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对这些弟子似乎也是有偏好的,最欣赏的可能是颜回。这颜回估计也是孔子的学生中最穷的,然而孔子却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评价。颜回死后,孔子多次表示伤心和哀悼,大呼“天丧予!
天丧予!”相比之下,孔子对于最有钱的学生子贡就显得有点苛刻了。子贡这个人,简单的说就是会说会做,经商从政都是一把好手,曾任鲁、卫两国之相,经商富致千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暴发户,人品依然不错。
有一次,子贡在外地碰见了一些已经沦为奴仆的鲁国老乡,子贡很是不忍,于是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带回了鲁国。当时的鲁国有一项政策,凡是赎回在外为奴的鲁国人,政府给予全额支付。子贡觉得做好事啊,还报销什么啊,始终不肯报销。
按理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大公无私,还省了国家财政,有点像今日有人提倡有钱人买回圆明园兽首全给国家一样,应该多多提倡才是。然而孔子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子贡,还说如果都像子贡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再去赎回鲁人了。
试想,也是啊。你子贡财大气粗,赎出几个奴仆完全没有关系,但是这样就树立了一个道德的陷阱,别人还敢不敢赎回奴仆呢?要国家的钱就是不够道德,不要国家的钱自己受罪。于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多数人选择无所作为。子贡的洒脱促使了众人的道德焦虑,所以孔子不以为然。
子路
同样的一件事情落到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路的身上,子路的处理方式就截然不同。子路这个人,处理事情比较直截了当,是个性情中人。经常指出孔子的缺点,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子见南子”的事情了。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呵呵,孔子做的是不是有点过呢?可见,子路的地位不一般。有一次,子路抢救了一个落水者,被救的人千恩万谢,最后说,也没有别的,这头牛你牵走吧。子路也不客气真的就牵走了,似乎有损孔子光辉的教育思想,与拾金不昧的正面报道不太相符啊。然而孔子知道后,非常赞许,说,从此以后啊,鲁国人将争前恐后地拯救落水者啊。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不娇柔,不造作,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似乎孔子应该考虑过什么是真正的境界,什么真正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什么具有普世的教育意义。所以他给出了自己的道德评价,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评价。孔子是主张活在当下的,是我们后世没有读懂孔子,把活生生的孔子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鼻祖。
曾经一度,我们看到的报道都是高大全式的典型。太典型了,所以离生活太远,没有起到什么教育意义。是什么时候,教育变成了空中楼阁呢?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行为准则,行不远,也行不通。所以我们看见,虽然经济危机了,但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国家。反观我们,是不是应该真正找回传统,正视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