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
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
马克思的成功,除却有一个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革命伙伴恩格斯外,马克思身边还有一位更为重要的人,正是这个人陪伴了马克思走过了他的一生,可谓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人便是马克思的夫人,燕妮。那么在革命伟人马克思心中,他和夫人燕妮的这段感情是否是爱情呢?如果是,那么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是怎样的呢?马克思生活中的爱情是否达到了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标准呢?
马克思与燕妮
马克思对于爱情的定义为: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有一定的共同理想,并且有着互相倾慕的心,渴望能够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两者之间形成的最深刻、最热烈、最稳定的感情,那么马克思这一生是否有过这样的感情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马克思身边便有着这样的一位灵魂伴侣,那便是燕妮女士。
燕妮的出身与马克思不同,她出身于名门贵族,自小接受过全方面的教育,燕妮与马克思的相遇,并被马克思的才华所吸引,直到他们私定终身,燕妮顶着家族的巨大压力,在经历了七个年头的等待,两人终于结成合法的夫妻,可以相依相伴。
燕妮可以说也是一个政治家,她与马克思两个人是有着共同理想的,并且互相有着深深是的热烈之情,以对方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对方的骄傲为自己的自豪。这样的两个人几乎是满足马克思对于爱情的全部定义。尤其是当燕妮逝去后,马克思陷入痛苦无法自拔,终于不久之后追随燕妮而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是什么
现在全国新闻院校或新闻媒体正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无论对社会还是新闻学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文有仁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内涵:喉舌观、党性观、真实观、效益观和自由观。
马克思素描像
喉舌观就是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时候,总要做某个阶级或集团或党派的喉舌。十六、十七世纪出现的报纸和期刊成为资产阶级的喉舌。西欧封建势力意识到报纸是资产阶级的喉舌,于是一面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限制,一面又创办属于自己的报纸作为封建势力的喉舌。
党性观就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媒体也是具有党性的。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形成了保王派与议会派两大对垒阵营。与此同时,党派性也开始出现了。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党派报刊似乎失去了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商业性的报刊。
真实观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思想观点,新闻的真实性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具有真实性。我们不仅要做到每个报道的对象的真实、准确,还要注意从本质上、总体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对于新闻工作的效益观,绝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都是相当拥护的,但是很多人面对诸如商品的属性问题时就很容易背离这种正确的态度。他们甚至拿国外的新闻来为自己辩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觉得,新闻自由是具有阶级性的,西方新闻学者有意无意的回避新闻自由的阶级性,文有仁对西方的新闻自由进行实践与剖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来阐述对新闻自由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内容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被世界公认为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为此耗费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马克思一直致力于研究哲学理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一个怎样的思想,这个思想所包含的内容都有哪些?
马克思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这部哲学是围绕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等内容开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将自然观和历史观融合一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部哲学的主要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大内容是辩证唯物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论点系统地论述了三大观点,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在辩证唯物论中存在着四个原理:物质存在形式原理、实践的本质原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这些内容综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辩证唯物论。
第二大内容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唯物”两个字上,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第三大内容主要阐述的是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这部分一共有十个重要原理。
第四大内容是围绕着人和社会两个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关于马克思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就像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它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马克思雕像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所推崇的一种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它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为人类提供了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从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的更替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的局限,所以,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马克思对中国有什么样的评价
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探索,文化底蕴深厚,以仁德见长。马克思,一个历史上的伟人,诞生于1818年,耗尽了全副的生命和精力,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在哲学史、政治史乃至经济史上的全新突破,马克思虽然离开了人们,但是马克思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样的一个伟人,那样的一个国家。马克思有没有对中国作出评价呢?马克思对中国的评价有哪些呢?马克思对中国的评价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马克思图片
首先,马克思是出生于1818年,逝世于1883年的,中国历史是处于清朝中、后期的,马克思眼中能看到的中国便是清朝这段时期。
其次,马克思是从来没有来过东方国家的,马克思的一生几乎辗转流亡于西方诸国,提出观念被镇压、被流放这样的一个不断循环,那么从来没有来到过中国的马克思对于中国的评价,大多数应该是来自于历史上关于中国的大事件,比如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等等。
最后,马克思对于中国的评价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已经荼毒了大部分中国人,中国人已经沦丧了勇气;
第二、中国政府的不思进取,中国人如果不再推陈出新,那中国的发展将停滞不前;
第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人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西方列强们的一时瓜分,迟早会引得中国人的反扑。
虽然马克思对于中国的认识并不全面,但是马克思对于中国那时的现状评价几乎也算得上是一针见血,引人深思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资料介绍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特里•伊格尔顿所著,这是一本讲述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之间的矛盾的书籍。城乡差距问题,贫富不均引发的各种问题加上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现象的出现,让人深深思考是否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是否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应用。
马克思画像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用大量的例证反驳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正确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带动市场经济运作的可行性,它有着指导新时代建设者工作的启迪意义。面对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的经济危机,这本书很好的回归到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上,深透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信息。美国亚马逊读者这样评论道: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它没有回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足,但又充分阐述了马克思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这个问题是引人关注的永恒性话题。《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作者特里·伊格尔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西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一一反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西方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可靠性。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则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书中,作者提醒人们:马克思是用科学的方法审视人类社会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