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安书法不是书法 马永安:创新改变了中国书法史
结识马永安是在2010年9月,在京举行的“第六书体创始人马永安先生”新闻记者招待会上。
会上,据马永安介绍,2010年2月13日,经过专家论证认定,马永安书法获得国家版权局登记注册证书,被正式命名为“马体书法”,成为继中国书法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楷书体5种书体之后的第六种书体——马书体。2010年6月,马永安以创新第六书体对文化的贡献,作为唯一一位来自文化界的专家和学者,与袁隆平等工程院院士和科学家,共同入刊大型科学文献《创新中国》封面人物。
有人如此评价马永安的书法:“欣赏马永安书法,不能从二维与三维的传统表象思维去理解,实际其艺术成就已上升到精神世界第二自然的精神家园,可谓得道自然。”
现场,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马体书法能上升到“道与自然”的境界?马永安的解释是,传统书法讲究入笔藏锋、收笔回锋、字体取势左低右高,而马体书法却反其道而行之,入笔不藏锋,收笔不回锋,字体取势左高右低,整个笔画不停笔,就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之意。
从小就爱琢磨“字”
马永安自幼聪颖,好奇爱动,父母目不识丁,自己却偏爱读书写字。三年级写字,与老先生比齐;四年级写诗,与诗人拼对儿。马永安说,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尤其是爱琢磨“字”,一次他写作业,把所有的字都写成了圆形,后来受到老师的批评,从那以后,他内心里就想,一定要把字写好,有空儿的时候他总爱琢磨“字”。马永安童年便开始练习书法,在乡里小有名气。
马永安小时家中经济拮据,母亲常年有病,孩子多大人顾不上,马永安自幼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常年与成人长辈为伍,使马永安和同年人相比,更早成熟,才思敏捷。
他年幼家境不好,却能性格独立,家贫志不贫,不亢不卑。这又是马永安性格组合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性格基础。可以说,独立的人格,
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
习惯于逆向与创造思维
马永安读书不多,但却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上中学的时候,因为误了一节课,复杂的开平方让他犯难,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来解决困难,他设想,圆形里有一个常数圆周率,规则几何图形里是否会有方周率,如果有不就解决了自己开平方的困难了。经过十几年上千次的验算和求证,他发现了方周率的存在,并有多家媒体报道了《马永安发现方周率》,这奠定了他在数学领域的创新与成就。
一定要创出自己的风格
大学毕业后,马永安一直在媒体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但对书法的热爱却让他从未停止过对书法的研究和学习。1995年后马永安开始对中国书法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他临帖十分驳杂,酷爱书法,又不专学,但正是这一点,为马永安后来的自立门户做好了准备和铺垫。
马永安的传统书法获过多次大奖,受到李铎、张海、沈鹏等著名书法家一致好评。但是,马永安是一个永不满足、不愿停留脚步的人。他发愿,一定要创出自己的风格来。他告诉记者,他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字体的书写规律与创新,包括笔画的书写规律和创新,他甚至自己编写了一本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书法字典,他拿出几本厚厚的册子,记者看到,以拼音字母为排序,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几乎十多种写法,包括每个汉字不同笔画都有着多种不同的写法。
马永安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自己思考研究的记载,其中有一些字已经有了马体书法的痕迹。
马体书法诞生了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马永安终于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创作出了自己的书体“马体书法”,2010年2月13日获得了中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注册登记证书,获得终身著作权,“马体书法”正式被命名。“永安成功了”,著名书画家魏峰对马永安讲。华夏艺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刘泽拿起《马体书法》字帖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大事。有人甚至认为“马体书法是当代书法的一个高度”。
正如业内人士点评,马体书法的点画,变化丰富,与传统书法相比,反其道而行之,更是一种发明和创造。马体书法,入笔盘笔,细如纤丝,笔锋在外。收笔若轻若重,轻若蝉翼,重若崩云,万毫齐发,收笔不收锋,势如破竹,痛快淋漓,一泻千里,给人愉悦之感。
传统书法,千古一法,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无往不收,人人固守因袭,毫无生气。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讲,“善书者,得一笔足以”。马体书法,从结构、取势、运笔和点画,都刷新了书法,点画灵动凝重,夸张高妙,极富艺术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