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与林徽因上过床 层累的和真实的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

2017-09-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多关于金岳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传记资料以讹传讹,把金岳霖塑造成了一个痴情者,称他为了林徽因而“终身未婚”.实际上,在历史中真实金岳霖不仅没有那么痴情,而且还是

很多关于金岳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传记资料以讹传讹,把金岳霖塑造成了一个痴情者,称他为了林徽因而“终身未婚”。实际上,在历史中真实金岳霖不仅没有那么痴情,而且还是同时代人中公认的放浪形骸的人物,用梁思成的话来说,“very Bohemian indeed”。

为了塑造金岳霖的痴情形象,很多文章都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即强调金岳霖为了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确实,金终身未娶,但他和美国女友Taylor长期保持同居关系。一直没结婚,只是因为两人都信奉当时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提出的“试婚”制罢了。

Taylor原本是金岳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的同学,后随他来中国定居。两人不但长期保持伴侣关系,而且还育有一女。

金岳霖

此事在当时广为人知,比如吴宓在1930年4月19号的日记写道:

“下午大风。4-5乘人力车入城,至史家胡同54号甲金岳霖宅,赴Lilian Taylor女士招茶会,为介绍其女友Binda女士。”

但这条记录似乎没说清楚金岳霖和Taylor的关系,同年4月4号的日记则一语道破:

“(吴宓打算)对彦问题拟俟届时在巴黎见面之后,斟酌实情,再为决定。如感情浓厚,即仿金岳霖与Lilian Taylor式而同居,或仿张奚若与杨景任式而结婚。”

从吴宓的记录里还可看出,同居而不婚这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似乎在30年代北京学术圈内很流行,尤其在留美学生中。因为这很合新文化运动中那批要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冲破家庭束缚”的学者们的胃口。

Taylor女士来中国后,一度在山东大学教书,何炳棣曾经是她的学生,何后来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华书局,2012 p.50-51)里回忆道:

“泰勒女士(Miss Lilian Taylor)最不可解的是她明明是美国人,但三番五次警告我们决不可学一般美国人的发音……她的英文发音和语调是比‘皇家英文’都更‘英’。

多年以后才知道她在20年代是美国故意反抗礼教的‘女叛徒’之一,这就说明何以她在20年代卜居北平,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同居生女而不婚。”

一个叛逆的新式女性形象呼之欲出,她的伴侣金岳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难推知。

所以金岳霖与Taylor虽无结婚之名,而有结婚之实。虽然笔者暂时还没有找到任何资料显示Taylor具体是什么时候与金岳霖分手并回美国的,但从吴宓日记可见,直到1930年上半年,两人还住在一起,所以当金岳霖1931年开始狂热追求林徽因时,不但是直接干涉林、梁之间的婚姻,而且还很有可能是背叛了Taylor。也许正是金岳霖追求有夫之妇林徽因的举动,才导致女友Taylor的强烈不满,并最终愤然回国。

而梁思成一边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思成之父梁启超和徽因之父林长民是挚友,两人都是民国初年进步党的骨干。1925年,林长民中流弹身亡,当时林徽因与梁思成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梁启超得知林长民身亡后,写信给儿子思成:

“这种消息,谅来瞒不过徽因……我和林叔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的看待她,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渡过她目前的困境。

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用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徽因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你们更不必因此着急。”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10,p. 570。原文中指代林徽因的“她”都作“他”,为方便阅读,此处全部做了调整。)

金岳霖(左)与林徽因及费正清夫妇等在一起

任公对未来儿媳的情深意长,我们今天读来仍是心有戚戚焉。林徽因赴美留学并没有考取官费,一切费用自理,所以1925年后的所有开销,其实都由梁启超承担的,直到1928年。所以,一边是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金岳霖,另一边则是恩重如山的公公梁启超,和志同道合的丈夫梁思成,我想,只要林徽因的脑子没进水,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都不难。

把原本多情放浪的金岳霖生生包装得专一痴情,甚至说得他好像除了林徽因外,一辈子就没有和其他任何女子交往过,这其实是近十几年内各种小说、报道、不严谨的史学著作共同渲染的结果。套用顾颉刚《古史辨》的著名说法,这是“层累地造成的金岳霖”。

为什么说这是层累的?因为这个版本的金岳霖,以及他和林、梁的三角关系,恰好迎合了那些看了太多男默女泪的爱情电影、韩剧的痴男怨女的文艺心态,以及他们对于“唯美爱情”的向往。中国传统的“从一而终”的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也在其中影影绰绰地浮现。

金岳霖这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人物典型(archetype),其实是在媒体传播过程中,由大众心理层累地塑造出来的。这和谣言(rumors)的产生机制很像:符合大众心理的信息会被迅速、广泛地传播,而不符合的则被自动摒除。

金岳霖才没那么可怜,1924年他拿到博士学位后,带着漂亮的美国女友Taylor漫游欧罗巴大陆,你能想象那是何等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