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的声音 罗大佑的歌曲简介 听灵魂歌者的音乐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罗大佑是台湾知名创作歌手.音乐家,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曾创作并演唱<恋曲1980>.<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等歌曲.1.东

罗大佑是台湾知名创作歌手、音乐家,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曾创作并演唱《恋曲1980》、《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等歌曲。

1.东方之珠

罗大佑重新填词《东方之珠》(这个就是现在大众所熟知的版本),用群星版和独唱版两个版本强势推出。在《皇后大道东》里,《东方之珠》作为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寓意非常深远;而群星版中,清一色的台湾歌手来演唱,则给了香港更加浪漫的色彩。不过,无论哪个版本,1991年的《东方之珠》给了香港更多的忧虑。

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滚石出版了两张纪念专辑,一张是收录有《明天会更好》的精选集《光辉岁月》,另外一张就是收录有《东方之珠》的专辑《皇后大道东》。一时间,香港满街回响《明天会更好》和《东方之珠》的歌声。

1997年7月1日晚上,香港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明天会更好》和《东方之珠》。

至此1991年的罗大佑《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彻底成为两岸三地妇孺皆知的名曲。

2.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是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光阴的故事》是一首经典老歌,被评为"100首必听经典老歌之一"。 光阴的故事是由罗大佑填词和谱曲,而原唱是张艾嘉,最早收录在专辑《童年》中。 罗大佑用他深情的嗓音唱红了《光阴的故事》歌词,《光阴的故事》成为了经典校园民谣。

创作背景

时光步入80年代,音乐教父罗大佑开启了流行音乐新篇章,这首歌总能触动你的神经,很容易也很自然让你勾起对往事的怀念。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恢复高考后大学校园中唱起次数最多的歌!那一抹青春的红,刻在我们生命的透明中!

《恋曲1990》为电影《阿郎的故事》的国语版主题曲。

《恋曲1990》收录于罗大佑个人专辑《爱人同志》中,是其中的第六首歌。词罗大佑,曲罗大佑,为电影《阿郎的故事》的国语版主题曲

4.鹿港小镇

《鹿港小镇》是罗大佑1982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

乐评

相比这个处处争"第一"的时代,罗大佑第一张专辑中的第一首歌以及他音乐生涯中第一首广为传唱的成功作品的知名度恐怕就小得可怜了。不要说大众,恐怕连宣扬自己是"佑"派的人也没有几个能将上面几个第一和这首歌准确地衔接,而且因为商业的原因,就连罗大佑本人在个人演唱会之外的其他演出也很少演唱这首歌曲。

好了,拗口的问题让哲学家考虑吧,我们只说音乐。刚才忘了一个很重要的"第一",那就是,《鹿港小镇》不仅是罗大佑"第一歌"(当然,如果算上路罗大佑出专辑前的作品,那么罗大佑的第一首歌应该是为是电影《闪亮的日子》写的《歌》,该歌曲的词是徐志摩翻译自英国女诗人C.

G.罗赛蒂的同名诗歌《Song》),也是罗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不知道这样命名是否科学,但总之,以这样的面貌走上音乐 和艺术舞台不能不让人将它理解成为一种巧合和宿命。

的确,相比其他艺人,"政治",确实占据了罗大佑过多的空间,就拿"鹿港小镇"来说,它那辛辣批判的歌词,强烈呼喊的曲调,无论对于第一次听的听众,还是听过多次的老友,都不失为一种震撼。尤其是那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直指台湾当局鼓励移民、开发山区政策造成的城市糜烂和对乡村破坏,敢这样直截了当地批判政府,作为艺人,恐怕空前未有。

当然,更为深刻的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与思考。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传统的小镇有着不小的冲击,在物质的现代化的同时,思想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上。歌尾的那一句"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是这的最好写照。

同样,作为"第一歌",在站在较高的水平看待国家、社会命运的同时,它还蕴含罗大佑歌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平视这社会,这生活,从而产生对生活的迷茫与思考。"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恐怕是当时乃至今日大多数"乡下仔"在不属于自己的繁华都市碰得头破血流后所发出的感概吧,梦想的破碎,恋人的苦楚,廿年虽逝,仍难以释怀。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是这样,对音乐,更是如此,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听众,每一位听众也有自己心中的一首歌,我说的都只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皮毛而已,要想真正欣赏《鹿港小镇》,还需要自己去理解,去感悟,也许就在这"似懂非懂"之间,你才能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

创作背景

《鹿港小镇》是罗大佑1982年首张专辑《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据业内人士评价,这首歌也是罗大佑第一支政治歌曲。词曲皆由罗大佑本人包办,但是他本人却未曾到过歌曲中唱到的鹿港小镇。据罗大佑本人描述,歌曲的灵感源于一个洗车的小伙,在两人的交谈中罗大佑了解到小伙子来自鹿港小镇,当时的台湾经济正处于崛起和发展中,百废待兴,但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迫使一部分劳动力从贫穷落后的小地方集中到发展迅速的城市中,祈求能找到好的机会,但现实却总让人伤。

歌词朴实真实干净,娓娓道来像洗车小伙一样的年轻人寻梦和梦碎的心境,摇滚的曲风又生生批判和揭露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长之痛,淳朴的民风和钢筋混凝土的撞击,其中我最喜欢的歌词是"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一首老歌,让错过了罗大佑的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也多少告诉我什么是罗大佑,歌曲的走向应该是什么。(黄爱_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