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伟医生 医学界的一座丰碑——悼陈中伟院士
陈中伟院士,这个在中国医学界熠熠生辉的名字,在国际医学界,尤其是世界显微科学领域也享有盛名,他开创了断肢再植的先河。由断手再植而引伸到断指再植,在显微外科上大放异彩。
仁术济世,为民造福,现在全国能进行断指、断肢再植手术的医生,已近千人,他们有的直接师承陈中伟教授,有的辗转得益于陈中伟的教诲。得益于陈中伟的创举,得益于他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得益于他所总结提炼的操作技术,“春种一颗栗,秋收万粒籽。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陈中伟的断肢再植及相关的显微外科奠定了基础,他是一座丰碑。
一 坠楼经过
二○○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早晨约八时三十五分,一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陈中伟院士坠楼身亡,这一不幸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传遍全世界,广大读者,包括海外华人,以及国际上医学界的人干无不惊谔,万分惋惜。同时也有许多不解,怎么会发生坠楼身亡的呢?具体细节如何,斯人已逝,谁能说得清楚?
笔者与陈中伟相识相交近四十年,也是《陈中伟传》的作者,彼此时有过从,一年多前我因体内有结石,经手术而康复,陈中伟夫妇、叶永烈夫妇,以及为我作手术的仁济医院黄旭元教授,我们相聚于上海文汇报、新民晚报的办公楼——文新大厦,彼此聊天、拍照。
真想不到一年后陈中伟发生惨祸,噩耗传来,其时我正在美国新泽西州探亲,不禁失痛哭,随即急匆匆地回沪,去看望从美国紧急回沪奔丧的陈中伟夫人尹惠珠教授。
承她详细叙说了陈中伟坠楼经过。3月23日早晨7时45分(北京时间)尹惠珠及其女儿陈立理从美国纽约与只身在沪的陈中伟隔洋通话。陈中伟说日前到上海市郊一条河塘垂钓,喜获丰收,钓了满满一面盆的河鱼,业余生活中喜欢钓鱼的陈中伟喜悦之情洋溢于言谈之中,仿佛浮现出人欢鱼跃的情形。
当天的日程要接待两位外宾,其中有一位病人,远隔万里之外专程来求医的。“嗬,开车来接我的司机马上就要到了,我得马上上班去了。
”挂断电话约在8时一刻左右。谁料8时40分左右,陈中伟坠楼身亡。警察赶到,找开房门,发现手机忘在房间里,钥匙留在刚换下的一条西装外裤里,显然是匆匆忙出门时,怦然一声关了房门,沿两米多长的走廊走去,走廊门由三保险锁锁着。此时陈中伟就处于既出不了走廊上的头道门,也回不到房间里取钥匙的尴尬的两难境地。
从时间上分析,从挂断国际长途电话到坠之间约有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估计在走廊里徘徊,一筹莫展,或许他呼喊过,或许在走廊尽头敲过门,上上下下运行中的自动电梯里的乘客由于电梯门的屏蔽作用而没有闻其声。
何况户外装潢人家声音嘈杂。在无可奈何之际,一个冒险的举动开始了,他挪动了窗沿边的盆景,他试图返回房间取钥匙,他拉着窗框一步步地接近房间,这有指印可证。就在离房门一步之遥的地方,或许体力不支,或许雨后滑腻,他不慎坠楼,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一代名医死于一步不慎
一颗巨星殒落!
这留下人们无穷的叹息。
人们说事情也真阴差阳错。如果陈中伟家里有一人守护在侧,那么象钥匙忘记在房间,只要呼唤一声,举手之劳即可解决问题。陈中伟夫妇原来在美国探亲,陈中伟回国时其夫人尹惠珠本来要陪同回国,偏偏小孙子呱呱坠地,需要祖母照料,以致陈中伟只身回沪。
陈中伟也曾有帮工料理家务,偏偏那位帮工因病住院,新的帮工尚未到达。如果陈中伟体质较差,也就不会发生爬窗攀援的事,偏偏他是网球场上的健将,虽已七十五岁,但身体矫健,以致过于自信才敢于冒险。
据他身边的同事和司机回忆,陈中伟冒险爬窗并非第一次。有一次,也是钥匙锁在房间内,也是既出不了门也进不了门,他曾爬过一次窗,取出了钥匙,事后他向同事谈起此事,别人吓得大惊失色,而他本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事情的危险性,以致第一次冒险的侥幸成功,却为这次酿成的惨祸埋下了因子。
二 首创精神
期人已逝,风范犹存。
医师千百万,各有各的造诣成就,无不悉心地为病人解除病痛,益寿延年。因而医家受到群众普遍而持久的尊敬。医生的职业,便具有神圣的光环。但所有医生中最值得崇敬的则是具有首创精神的医生,唯有首创才能引领整个医学事业迈上新的境界。
如历史上的张仲景,一部伤寒论,系统完备地总结中医的科学理论,华佗为外科手术开创了种种成功的先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中药之大成,辨别真伪,考量药性。当代伦琴之发现X光,得以洞察体内病情,弗莱明等从发现青霉素并成功地予以提炼成为当今救世之良药。唯有创造,才能“一花引得百花开”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陈中伟在学医过程中,从果木可以嫁接联想到人的肢体的再植,他经常踱进实验室接老鼠的胶动脉,缝合兔子的耳朵。促使他致力于断肢再植的研究则是一次下厂调查,1958年他到汇明电池厂了解工人手外伤的情形,问一位青工,“那位是老师傅”。
青工说,“师傅越老,手指越少”。果然这位师傅断两指,那位师傅断三指,这件事深深烙印他的心。于是便潜心研究断肢再植的诸相关问题。
1963年1月2日工人王存柏带着鲜血淋漓的断手来到医院,陈中伟毅然承接这史无前例的手术,他在钱允庆医生的通力合作下,将断手接活。在医学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它是创造性的医学实践,它宣靠了断肢是可以再植的。先前,凡逢断肢,医生清创、消毒,作断肢处理,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何足道哉。自从陈中伟开创了断肢再植以后,成千上万的断肢断指得以重生。
郭沫若曾写下赞美的诗篇《断腕重生》“断腕重生,新奇迹,传来上海,复原后,能书能用,无多滞碍,扁鹊换心留幻想,华佗刮骨输文采。问何为,着手果成春,惊中外”。
断手再植后,人们欣然抒情:手,创造了众多的财富,手可以书写文字,可以绘画绣花,即使神奇的电脑,也有赖手来制造。手是创造力的象征。手为人生所不可缺少。人们称赞能工巧匠,常说是生产能手、多面手、高手、快手、巧手。人们称颂卓越的政治家为“治国的经纶手”。手的失去,令人万分惋惜,手的复活,自然令人万分欣喜。陈中伟使失去手的患者失而复得,作家叶永烈称陈中伟为“千手观音”可谓恰如其份。
有人说:王存柏是不幸中大幸,巧遇陈中伟,可谓适逢其人。而陈中伟遇到王存柏正可施展才能。其实此中含有必然性。陈中伟为断肢再植早有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三 传承造就非凡
陈中伟生前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他创造性的成就的原因时,他毫不踌躇地说:“我学生时代比别的同学多解剖了几具尸体”。语似平淡,却蕴含深意。医学院教师授课时强调,要做好一个外科医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懂解剖学,陈中伟悟出一个道理,医生懂解剖学,好比军事家识地图,而要熟悉解剖学,唯有多多解剖尸体。
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要解剖尸体,是必修课,但相当多的学生害怕接触尸体,恐惧、恶心,能避则避,所以平均解剖率为一具尸体的四分之一。
而陈中伟对尸体的解剖孜孜以求,尊重科学,传承老师所教的医学知识,唯其乐于解剖,他解剖的尸体多达十几具,男尸、女尸、童尸、正常死亡的尸体,非正常死亡的尸体,都悉心解剖,娴熟其事,默记于胸,有一次因过度疲劳,竟在解剖室睡着了,一觉醒来,暗暗吃惊,同学中传为笑话,老师欢喜,称“孺子可教”。
陈中伟学生时期解剖尸体的工作量为别的同学的四五十倍。
笔者为写《陈中伟传》,请他谈谈解剖对于选就外科人才的必要性,他款款道来,“医书对神经、血管描述详细,但书上图谱是平面的,而手术是立体的,唯有层层解剖,才能弄清某一神经、血管上下左右的比邻关系。
甲旁及乙,乙旁及丙,排列清楚,肌肉组织层次都细细研究,借以弄清被掩盖的神经、血管,唯有对人体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才能做好一个医生,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唯有消化吸收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实本领;传承科学的过程中,蕴育非凡;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应是丝。”“创造在于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善于提炼概括升华的悟性。”回忆他这番言简意赅的话,真不失为至理名言。
四 探究病因
医生与病人是天然盟友,相互依存。病人视医生为良友,甚至托付生命。医生视病人为服务对象,善待病人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陈中伟与笔者促膝谈心时常含情脉脉地谈起死回生他的观点。
他也谈及年轻时曾有错怪病人的事,事后想起来还感到不安。上海铁合金厂电炉车间、翻砂车间患腰肌劳损的工人很多,一批批来求医,他暗暗埋怨他们不当心不注意,话未出口,但面色冷淡。党号召开厂下乡,他便到铁合金厂调查,弄清翻砂车间工人过于劳累,体力劳动过重/而电炉车间终年高温,汗流浃背。
劳动后急于去洗澡,途经一条过道,夏有凉风,冬有寒风,工人热不可耐,从车间冲刺而出,遇到凉风,连称“适意、适意”。
陈中伟分析,高温环境下作业毛细血管开放,一遇骤冷,毛细血管收缩,这一热一冷,风寒进入体内,怎不腰酸腿痛呢?弄清病因后,他向该厂提出建议:翻砂车间尽可能用机械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开展工间体操,电炉车间至浴室的过道建挡风设施。
厂方采纳了陈中伟建议,显著地改善了劳动条件。找到了致病的原因,病人减少了,病情减轻了,他的专题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病人对陈中伟称颂不已。他由此荣获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陈中伟的故事还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中伟兄,此时此刻本不该写这篇悼念文章,按照您的体质,在躬逢盛世的今天,您完全可以相当长寿,谁料不幸的意外,夺去了您宝贵的生命,真万分痛惜,以致于下笔时泪水潸然而下。谨以心香一瓣,奉献于您的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