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和聪明的老鼠】斯金纳箱子里的老鼠
学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斯金纳有一个著名的经典实验:把小白鼠放进特制的笼子里(斯金纳箱),在笼里有一个伸出的杠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笼中的小鼠按压杠杆,就能得到一粒食物。起初,小鼠在笼子里还是上蹦下蹿,但每次按过杠杆后就能有吃的,小鼠就学会了饿了要去压杠杆。这是一种行为被奖励后,于是会强化此种行为的例子。
中午看的那个案例是一例亲子咨询。妈妈对女儿疼爱有加,但每次女儿不听话或者学习成绩下降,母亲就破口责难,甚至一次用钢管打了女儿。按常理,女儿应该是那种胆小有较强恐惧感的女孩。但恰巧相反,母亲很疑惑,为什么每次训斥女儿以后,没有得到好效果,反而一说女儿就离家出走。
究其原因,按女孩舅舅的话说,这位母亲如果训斥女儿一小时,紧跟着就会哄4、5个小时。呵呵,这样看来,女儿会有如表现就不意外了。就像是斯金纳箱实验,假如有3只这样的箱里面分别有三只小白鼠,A箱中小白鼠每按一下杠杆都会顺利得到一粒食物,B箱中的小鼠每按一次就会被电击一次,C中的小鼠每次去按杠杆无规律的遭受到电击或者得到了食物。
那么这三只箱中,A和B中的小鼠分别强化了按压杠杆和不会触碰杠杆的行为。C中的小鼠就最可怜了,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因为触碰杠杆就有可能会遭到电击,但不碰又饥饿难忍。如果把小鼠比作是人的话,C中的小鼠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最差的,用一句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长此以往,C老鼠更容易变疯!”
那么你的孩子像是第几只箱中的小白鼠呢?教育孩子,很像打造一件精巧的工艺品,教育的艺术很重要。很多家长犯的最大的错就是“教育方向是对的,但方式方法错误!”
================
斯金纳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他设计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有个杠杆,按下这个杠杆的话,就会出现食物,或者出口
把老鼠放进箱子里,老鼠都不会按杠杆
但老鼠都想吃东西或者出去
于是,偶然碰到杠杆的老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经过几次的重复,老鼠都明白了:
按杠杆——有吃的(能出去);不按杠杆——没吃的(出不去)
于是老鼠就学会了按杠杆
这也就是斯金纳行为理论的核心:行为强化。在俺看来,就是:
这么干——有好处、这么干——有好处、这么干——有好处………………重复…………嗯,那就这么干了
这么干——没好处,这么干——没好处,这么干——没好处………………重复…………切,不干了~
(哈哈,当然,人家的理论肯定没我这么大白话)
人有老鼠这么简单吗?
有时候啊,还真有
某些小同学忘带东西了
您给送去了
又忘带了
又给送去了
这样即使忘带了,也总有的用,一点儿麻烦都没有
于是他脑子里的行为强化过程是:
忘带了——有人送,忘带了——有人送,忘带了——有人送…………久而久之…………还是忘带呗
要是没人送呢?什么结果?上课耽误、老师批评、自己觉得很糗?总之是不爽吧?
要是这样:忘带了——很不爽,忘带了——很不爽,忘带了——很不爽…………久而久之…………我就不信有人能真的不爽一辈子?
相信我,懒人永远和勤快人共存,马马虎虎的人身边永远有替他精细的人,您还真不能怪他们马虎或者懒——他们的待遇还不如斯金纳箱子里的老鼠呢,老鼠按了杠杆有吃的,它们就学会按杠杆了;小同学忘带了东西都有人送去,连体会一下不爽的机会都没有,您要他们怎么学会不丢三落四啊,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