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孙氏内家拳与意拳之高下
自幼虽好武,然个性慵懒,良师未遇,故虽涉武数十年之久,至今手不能舞之,足不能蹈之,诚属好龙之叶公之流也。惟此数十年间,手足未能习之,然诸大师之著作,多有涉猎,思虑之下,也不免小有感悟。
孙氏内家拳与意拳之相争由来已久,不过为二者境界之高低与宗师功夫之高低尔。以愚见观之,窃以为二者有以下之别:
1、孙氏拳学为入道之学,与儒释道有殊途同归之妙,如果说区别,其区别也仅在于孙氏拳学是以武入道,参见佛家(如少林寺)以武入道即可明之。
意拳最多属一技击兼养身拳学,以此论,境界上意拳已逊于孙氏拳学。
2、孙氏拳学讲究的是内外合一,追求的是返璞归真(即回归先天)、浑然一体,因此,得孙氏真传者,多为默守成规之辈,非有特殊情况,少有越雷池者。即便是孙氏拳学的宗师孙禄堂先生,所传授的也不过是形意、八卦、太极三种传统拳学而已,其中只有太极是孙先生自创,其创拳之由在其《太极拳学》中表述甚明,不再赘述。之所以如此者,盖因前之所说孙氏拳为入道之学之故,读老子《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之句或可稍悟。
意拳为以后天之意锻后天之身之学,追求的是以身随意、身与意合(注:非意与身合,意与身合者,以意随身;身与意合者,以身随意。非文字游戏,请细悟之)。依佛道之理,意本后天之物,又且因人而有不同,有温顺,有爆烈,不一而足。
以身随意、身与意合的结果则是助长了原本就有的后天之意,故而出现意拳宗师一人(王芗斋先生)而其后名称相争数久而不息(京有意拳、大成之争,又有浑圆功之创——见王安平先生相关著作),而意拳人引以为豪的意拳杰出弟子之一的赵道新先生却否认自己得益于意拳,此皆以身随后天之意的结果。
而相较其他门派,意拳门人的脾气、好战(非恶意,也无贬意)见涨,也是随“后天之意”的原因。从意的念头上考虑《道德经》中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或许也能理解一二了。因此,从修为上说,意拳仍逊于孙氏拳学。
3、内家拳法讲究心、意、气、力四大要素,形意拳中所谓的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为明证。既言“意”,又言“心”,明说“心”、“意”为两物而非一物。孙氏拳学沿袭古拳学,自然讲究心、意、气、力四大要素以及相互之间之三合,符合人体生理健康的特点(仅从古代或者中医角度考虑),因此,修炼到位者,一般均可长寿,孙禄堂先生及孙剑云先生等均可证之。
意拳以后天之意以求身与意合,且不说气、力二大要素,至少有不顾“心”之大要素之嫌,也有强求之嫌,因而,于身体之助益未必大。王芗斋先生为意拳一代祖师,姚宗勋先生、王选杰先生为意拳大师,而均不能言高寿而终,可以为此之证。
由上可谓,孙氏内家拳与意拳之高下不观而知。当然,此从大体而论,若以专精而论,又不可心孙氏内家拳之高,而言意拳之无用也。意拳之存在,必有其可取者。然本文论高下,非论擅长,故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