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李达 刘华清与邓小平的将帅缘:相识相交六十年

2017-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委以新责重任,刘华清不辱使命194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总前委:"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将解放.开辟和建设大西南的任务交给了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第二野战军.5月底,刘华清(已被任命为金华市军管会主任)在刚解放的金华市接到命令,任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并被要求即刻前往报到.接到命令,刘华清迅速赶到南京接受任务.是时,邓小平在上海主持华东局工作,刘伯承和参谋长李

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委以新责重任,刘华清不辱使命

194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总前委:“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将解放、开辟和建设大西南的任务交给了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第二野战军。

5月底,刘华清(已被任命为金华市军管会主任)在刚解放的金华市接到命令,任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并被要求即刻前往报到。

接到命令,刘华清迅速赶到南京接受任务。是时,邓小平在上海主持华东局工作,刘伯承和参谋长李达接见了他。刘伯承历来讲话简洁明快,与刘华清的谈话依然如是:新解放了大片土地,解放军本身也不断扩大,建军、建政都需要大量干部。

现在军委已经把解放、建设云、贵、川、康大西南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所以,解决干部问题,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这是个新任务,有困难,要想办法克服。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但工作靠你带大家去干,还要干好。

二野军大,前身是中原军区军事政治大学。渡江战役后,于5月4日由河南许昌迁到南京。考虑到培训任务的需要,二野经请示中央军委批准,扩充了编制,同时改称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校长、政委,均由刘伯承兼任。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徐立行任教育长,刘华清任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此外,学校再没有其他领导。学校日常工作,由徐立行和刘华清一起主持。

学校初建,且要大批招生,工作千头万绪。刘华清到任后,首先抓组织工作。他和徐立行经反复研究,从随迁的中原军大的工作人员和部队中调整了一批有办学经验、有带兵经验的干部,担任校务部、供给部、卫生部,以及政治部所属的组织、宣传、保卫等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并发动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迅速展开开学准备工作。

二野首长对军大办学、招生非常重视。6月23日,军大正式开学。在这前后,兼任着校长、政委的刘伯承司令员,二野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都先后到军大视察,做过报告。9月初,主要课程基本结束,学员快毕业了,学校突然接到通知,邓小平要到军大看望大家。刘华清非常高兴:“邓政委这时来,正好给学员做一个毕业分配的动员报告。”

9月12日,邓小平到了军大。他首先听取了刘华清关于教学情况及学员思想状况的汇报,看了相关的材料。接着,刘华清陪同他视察了学校的校舍环境,看望了教员、学员。邓小平对学校的工作,特别是广大学员的精神面貌,十分满意。最后,他给全校教师、学员做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报告。

报告开始,邓小平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问题,题目叫‘过关’。古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今天的革命青年要过的‘关’无数,但大关只有三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关,一个是封建主义关,一个是社会主义关。

”他说,这三个“大关”,每个参加到革命营垒的人必须要过,问题是有人过得去,有人过不去。那么,这“三关”怎样才过得去?我要说,“三关”过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立场。立场站稳了,就过得去;立场没有站稳,关就不好过。

如果脚踏实地,站得稳稳的,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要站在牺牲自己一切,为人民谋解放、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立场上,这就叫无产阶级立场,也就是革命者的品质。为人民服务,就要抛弃一切个人利益、名誉地位,这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邓小平的讲话既有理论又有生动鲜活的实例,且语言风趣幽默。

1950年1月底,最后一批学员出发后,刘华清与徐立行率校直机关人员由浦口乘火车离开南京,向西南开进。

3月初,二野军大迁抵重庆。学校各单位分散驻在重庆市郊山洞至歌乐山一带。此前,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在重庆成立了以贺龙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基于是,二野军大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简称“西南军大”)。

据此,第二野战军各部的随营学校、军政干校也依序改名西南军大分校(四川、云南、贵州、西康等各地共设八个分校)。西南军大和各分校编制机构,除个别分校随部队领导变更做了调整外,基本不变。西南军大总校校长、政委,依然由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兼任,徐立行仍为教育长,刘华清依然担任校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但教学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

按照西南军区指示,军大总校接收国民党各级军官7000多名,其中上校至中将1500名。这些人绝大多数属起义或投诚军官,极少数是被俘的。但刘华清清楚,他们与解放战争初期、中期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官是不一样的:其中大部分人并非是真正分清了是非,弃暗投明,而是战斗到最后,走投无路使然。

他们中间虽然也有左、中、右的区别,但总的看,反动立场、观点根深蒂固,态度比较顽固。要使这些人彻底转变立场、观念,站到人民一边,绝非易事。针对这种情况,刘华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4月29日,由1000多名上校以上国民党军官组成的高级研究班举行开学典礼。在典礼仪式上,刘华清做了动员讲话。讲话中,他在具体阐释教学方针、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开诚布公地强调,在教学中要坚持教学民主、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五个原则。

他说,教育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重点,主要课程是中国近代革命史和社会发展史,辅以形势、政策教育。不管什么课程,都提倡“自由思想”,在学习中自由地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讲心里话、暴露真实思想。在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研讨中辨明是非,提高觉悟,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进入西南军大的国民党军官,无论是被俘的,还是起义、投诚的,入学前都心存恐惧和疑虑,认为这里名义上是学校,实则是“集中营”“感化院”,自己也不是什么学员,而是被送来软禁、“变相监视”的。到校后,他们受到热烈欢迎,领导、教工嘘寒问暖,整洁的住房、良好的饮食,有序而宽松的管理环境,使大家都深受感动。学习结业,高级研究班31名学员联名上书军大党委,感谢各级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

12月中旬,各教学班学员先后结业,分别举行了结业典礼。在西南军大总校学习的7000多名国民党军官,除极少数混进学员队伍的匪首、恶霸、现行反革命分子,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政法部门查处外,学校党委均根据学员的表现、专长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妥善安置。

安置去向公布后,学员们大喜过望。大家一再真诚地向学校表示感谢,很快离校开始新的生活。若干年后,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有的还成长为军地中高级干部或专业人才。

1951年1月,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规划,西南军大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高级学校。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达任校长兼政委,余秋里任副政委,徐立行任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刘华清任政治部主任。学校的任务,除保留一个学员队继续举办改造国民党军官的高级研究班外,主要进行正规的步兵军官教育。

刘华清参加了学校改建和教学调整工作。同年9月,他被任命为第十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