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梁万年最新消息 2016年北京新医改最新消息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新一轮医改将逐步加大医保投入北京新医改:财政投入由"保供"转向"补需"在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透露的公立医院改革最新政策基础上,要落实到具体城市.具

北京新一轮医改将逐步加大医保投入

北京新医改:财政投入由"保供"转向"补需"

在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透露的公立医院改革最新政策基础上,要落实到具体城市、具体医院及具体个例,该如何探求更细化的改革路径?已经试点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又有哪些可参照的样本意义?

身为我国医改的风向标城市,亦是重要的改革试验田,一线城市北京正在用系统化的改革举措,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改革经验可复制

作为一线城市的典范,北京的新医改牵动着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改革的神经。

10月14日下午,北京市《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浮出水面。

"客观讲,我们是基于5年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经过大量调研和反思,形成的这样一件东西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

韩晓芳告诉,北京的改革是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实际上包括了管办分开,管理体制改革和价格财政调控机制的改革,医保付费制度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探索,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改革。

2016年,北京市针对既有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效果不错,其中大部分的改革经验是可复制推广的。"韩晓芳说道。

现在北京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现有体制机制背景下的经济利益体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改革,就要站在解决全局性、系统性、结构性大问题的前提下制定政策方案,然后再来推专项改革,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减少政策相互之间,专项改革之间相互不一致的情况。

目前,北京市医院管理机构提出影响医改全局的五大方面改革思路,比如首次提出按功能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让包括私人诊所的机构承担起为居民治疗常见病、慢性病、重症病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守门人的功能。

而各大医院要逐步压缩普通门诊,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分级诊疗的制度。韩晓芳透露,下一步北京医疗机构的人才、薪酬改革、药物、财政、医保和价格等等各项政策都将按照上述功能设置和发展目标联合发力,调整优化北京医疗市场的资源配置。

财政投入"保供"转向"补需"

韩晓芳直言,目前,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主要是以"养机构养人"等直接投入的方式,尚未形成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资金投入效率有待提高。下一步,北京市将对政府办医疗机构建立与公益性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补偿机制,建立分类补助制度,将财政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

针对医保资金供给的有限性和需求过快增长的矛盾,北京新一轮医改将逐步加大医保投入,合理调整对医疗机构的直接投入。

在付费机制上,深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逐步建立医保基金透明化精细化管理制度,整合管理资源,探索管办分开,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对于目前北京正在探索"按人头测算"的付费方式,韩晓芳表示,将实行多种付费方式改革,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探索按病种定价、打包定价及医保谈判定价等新兴医药价格管理方式,实现看病或药品价格的直接或变相降低,公众也能从中受益。

韩晓芳认为,要发挥医保规模效应,建立医保支付价格谈判和采购机制,通过医保的规模谈判能力,挤出价格水分,使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

对于医疗机构的定价,还将实行分类管理。具体来说,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管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具体付费方式和标准,通过医保谈判定价的方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