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何任医案 浙江唯一"国医大师"何任辞世 民乐一曲惜别"国医"
很多吊唁者,冒雨排到厅外台阶上。李震宇摄
浙江在线03月02日讯 “以前从来没见过一场告别会,来这么多的人……”殡仪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杭州殡仪馆最大的告别厅“天下第一殿”站满了人,他们身后,依然有人源源不断地走进来。
3月1日下午1:30,千余人自发赶去,送一位老人,见他最后一面。
这位老人叫何任,浙江唯一的国医大师,中医泰斗。
2012年2月23日7时38分,他走了,享年93岁。
吊唁的人群中,有搀扶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父母牵着手的小娃娃。告别厅入口处摆放的上百朵小白花,不到10分钟就发完。
耳边是柔婉的旋律,那是《春江花月夜》,何老生前最喜欢的古典民乐。
遵照何任先生的遗愿,告别会现场只轻奏这一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着何老热爱过的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西湖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一篮小白花,不到10分钟就发完了
昨日中午12点,记者赶到杭州市殡仪馆。
青石路面上,留着春雨湿润的影子;雨后的天空虽然阴霾,但气息清澈,恰如送别的心情。
何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下午1:30在这里举行。但此时,人们已从四方八方聚集而来。
天下第一殿,是杭州殡仪馆最大的告别厅。门口的签到台前,放着一篮小白花,不到10分钟就发完一篮。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本来只派4名保安维持秩序,不得不临时又增加了4名保安。工作人员估计了一下,前来吊唁的嘉宾,有千余人。
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手捧一朵白菊,轻轻放在百合簇拥的何老身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由人搀扶着,在何老面前深深三鞠躬,泪流满面。
何任的长子何一枫说,何老是一位慈父,为人宽容大度,对子女言传身教。“早年时,我和妹妹何钧、何若苹下乡下厂,他和母亲陆景涛老师一起,趁休息时间乘汽车、转轮渡再步行到乡下探望,见到乡下农民缺医少药,还坐诊免费为农民看病,也时常去工厂探望小妹。老人一生心诚行正,也是子女们的好老师。”
他的第一批学生,已年过古稀
站在记者身边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轻轻扶正花圈上的挽联,摘下帽子,站回人群中。
追悼会上,听到动情处,老人突然身子歪了一下,险些晕倒。我连忙扶住了他,问:要不要扶您到外面休息?老人摇头说:“我坚持一下。”
老人在大厅里站了近一小时。
仪式结束,他出来告诉记者,他姓陈,是何老第一批学生,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
“我从天台县赶来的,送送老师。”老人指了指,他周围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是同一批的中医同学。当年,6年制的中医教育毕业生,在全国都很少见了。老人说:“他们这一批同学中,有些已经成了省级、国家级名中医,把中医传承了下去。”
自发赶来的吊唁者,很多是何老的病人。
有一对年轻的母女,深深地给何老鞠了三个躬,久久不愿离去。她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前一问,原来母亲是何老10多年前的病人。
“我当年毛病很重,跑了许多医院,医生都说没得救了。后来,很费周折找到了何老。他给我看病,还不断鼓励我。吃了何老的方子,我不但身体好了,还生下了健康的女儿。这次和女儿一起专门来送送救命恩人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说到这里,母女俩又给何老鞠了三个躬。
再见,父亲
以下是何老家人在告别仪式上的答谢词(摘录),由何老的儿子何一枫亲读。
父亲和我们永别了,悲痛之际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父亲深爱着它为之奋斗了七十余年的中医药事业。
记得2005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在郭庄喝茶,散步间忽然发现有一个石台阶上依稀刻着“万承志堂界”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父亲十分激动,并断定这就是消失了六十余年的杭州昔日大药店“万承志堂”的界碑。他立即将这一重要发现告诉了有关人士,并嘱托他们一定要设法重建“万承志堂”,振兴中医药事业。现在父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同样,父亲也深深爱着我们这个家,对我们三兄妹和我们的子女都很关心,还多次写信鼓励、记挂在外地和海外的孙女,并一再叮嘱我们,“我病了,不要告诉她,免得担忧。”
在我们及子女成婚时,他都送给大家一幅他亲自画的牡丹花鸟图,希望大家“百年好合”。在他疼爱的曾孙周岁时,也精心画了一幅牡丹花鸟图作为礼物,并题了一首诗,祝愿小曾孙的成长要心地光明,身体健康像头小牛,要事亲长孝,对兄弟姐妹友爱。
父亲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及高尚的品德。他睿智、务实、处事低调;严于律己、力戒自满;为人宽容大度,对子女言传身教。
父亲知识渊博,博古通今,除了医术高超之外,还通琴棋书画。父亲对我们的后辈,除了对学术知识的高要求外,还有对我们心灵的教诲。
父亲在住院的前一天,还要坚持去看门诊。我们都劝他身体不舒服就不要去了,可他老人家却说:“病人好几个月的时间好不容易预约到了一个号,我不去的话,他们会多么失望。”
他拖着病体坚持为预约了号的病人诊治完毕。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中,躺在病床上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我走了以后,不要把花圈放在楼道里,不要影响邻居们的正常生活。”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经常告诫我们的“心诚行正”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