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的子孙 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1934)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美查、史量才两个时期《申报》的新闻报道,认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办报理念的集成与发展。

【关键词】美查;史量才;史家办报

一、 引言

美查和史量才作为旧中国《申报》最有影响的两代主持人,给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乃至中国近代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美查经营《申报》达17年之久,从1872年合伙投资1600两白银到1889年美查改组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30万两。

《申报》也由此成为当时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多的报纸,成为中国官民重要的日常读物。[1]史量才则进一步发展了《申报》,从1912年刚接手《申报》时的销量7000份,到1930年日销量接近15万份,增长了20倍。

与此同时,史量才还进一步发展了《申报》的其他文化事业,创办《申报月刊》,开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妇女补习学校和《申报》服务部,出版《申报丛书》,创办《申报年鉴》等。史量才由此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顶峰,《申报》也被誉为“中国的大百科全书”。

《申报》存世77年,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因此,它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透过既存研究,我们发现研究者大都以《申报》的文本内容作为研究路径,价值判断则旨在表明《申报》在勾连社会发展,形塑日常生活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如林升栋(1998)透过20世纪20年代《申报》广告的变化,发现《申报》是较早考虑读者需求,并在报纸版面上实行分类广告的报纸;[2]章育良(2008)则从《申报》1905年12月“公堂案”的系列报道中,得以洞悉近代传媒在推动公共事件进展中的作用。

[3]还有的学者通过《申报》的新闻报道来研究晚清孀妇再醮;[4]中日甲午战争;[5]社会舆论建构[7]等问题,他们或关注某个时期《申报》版面的变化,或着眼于特定时段的个案报道,爬梳整理与自身学术兴趣相关的史料要素,并以此建构各自不同的问题意识。

不过,上述研究者共同忽略的问题是:何以《申报》能成为“中国的大百科全书”?它所登载的消息、评论、通讯、专电、专访等为何能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文化等专门领域的文献资料?《申报》品质的延续是否得益于某种新闻思想或理念的薪火相传?早在1997年,张允若就曾撰文指出,“史家办报”的理解为:报纸所作的记载一定要真实、客观和公正。

与此同时,报纸不仅只是记载事实,而且要评论事实,因为办报的要求还应高于治史。

[7]2002年,徐新平将“史家办报”思想概括为:一是记者要像史家那样忠于事实、不虚美、不隐恶,完全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历史;二是记者要像史家那样忠于事实而不畏强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三是记者要像史家那样具有出色的才识。[8]2006年,董天策、谢影月也以此为题,明确指出史量才“史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有三:报纸应该对历史负责、独立办报、办报的目的在于致用。[9]

至此,新闻史学界对“史家办报”内涵及它对《申报》事业发展的正面作用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见解。但是,多数研究者把“史家办报”思想完全归功于史量才,却忽视了美查实际上是《申报》“史家办报”思想的最早践行者。史量才认为报纸要独立,要让新闻报道成为“信史”的理念以为“用之读者”的办报目的,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割裂两个时期《申报》新闻思想的前后联系,会影响我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