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江情书 黄宗江的“少年情书”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黄宗江与黄裳是一生的朋友.黄宗江下海从艺时,这位还叫容鼎昌的同学赠艺名"黄裳",黄宗江"以其过于辉煌,未敢加身于登台之际",想不到后来容

  黄宗江与黄裳是一生的朋友。黄宗江下海从艺时,这位还叫容鼎昌的同学赠艺名“黄裳”,黄宗江“以其过于辉煌,未敢加身于登台之际”,想不到后来容鼎昌自己拿去当笔名了。现在很多人只知有黄裳,却不知有容鼎昌了。黄宗江曾戏言,黄裳是“黄宗英的衣裳”之意。又说,钱锺书曾赠对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黄裳也没有反对。想必黄裳仰慕过朋友的妹妹了。

  黄宗江的第一部散文集《卖艺人家》和黄裳也颇有渊源。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上海沦陷,在沪上声名日振的黄宗江独闯川蜀,从头开始,凭《戏剧春秋》在重庆立足。夏衍曾回忆:当时重庆名角如林,特别是黄宗江,一台扮演了三个角色。但黄宗江认为,“做演员是天才的事业,而我不是天才,所以始终想以演员为过渡,最后成为剧作家。

”这或许与他的家世有关。黄家乃浙南望族,书香门第。清朝中后叶,黄家兄弟二进士、父子叔侄三进士同朝为翰林。这多少造就了黄宗江强烈的创作欲望。

  1944年夏,黄宗江演出之余,“在重庆郊外花灯石开笔,在内江一家茶楼落笔”,一口气写下了十多篇散文,题为《卖艺人家》,并托冯亦代带到上海给黄裳。黄裳在其编辑的《文汇报》副刊《浮世绘》给予连载发表,并找诗人王辛笛帮忙,于1948年12月由森林出版社出版。

  森林出版社由王辛笛与曹辛之等人创办。因此,曹辛之亲自设计了《卖艺人家》一书的封面。姜德明评价此书“封面尽弃舞台痕迹,不事喧哗地强调书香氛围,突出传统手法,请作家黄裳题签,自己刻制了‘森林出版社’的印章,紧凑地组合在书的右上角。

书面简朴、雅洁,留有极大的空间,折射出强烈的文化气质。这种设计思想,正符合鲁迅关于书籍装帧的一向主张:书面与书的内容不强求机械地配合。《卖艺人家》是一本意境淡远,略显忧郁情味的散文,若果配以眼花缭乱的舞台锣鼓和人物脸谱,岂不过实而浅露?或曰:那是戏报招贴,绝非书籍装帧,更不是曹辛之的艺术风格了。”

  《卖艺人家》扉页印着“纪念亡友郭元同——艺名异方”一行字。郭元同是黄宗江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的同学,后来成了妹妹黄宗英的新郎。想不到新婚当天,郭元同患心内膜炎病倒,被人搀扶着行了礼拜了堂,18天后病逝。黄宗英有文感叹:“我总把戏,梦,人生分不清,掰不开。”我从谢其章《“甜姐儿”黄宗英旧影》里读到这段书外的故事时,唏嘘不已。

  《卖艺人家》收录了十九篇用剧人眼光看社会看人生的文章,行文中闪烁着青年黄宗江的浪漫遐想。上世纪80年代,一位书友捧着一堆黄裳的著作请作者题字,其中还有这本《卖艺人家》,黄裳写道:“这确是一本好书。

作者在书里所讲的故事,他那种不合‘规范’的文字风格……都是很特别也是很美的。”又在《题跋之外》一文中说:“《卖艺人家》的特色之一,是将丰富饱满得几乎溢出来的生活感受,用诗样的精炼语言,集中编织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这种感受有纤细、敏锐的特征……”

  黄宗江说《卖艺人家》只是他“少年时的情书”。“后记”里,黄宗江写道;“这好比我少年的情书,自然有情有真,又更有多少当时看不清的幻与伪,这情这真见得人,这幻这伪也见得人……”

  黄宗江是性情中人。后来,他把一生最真诚最厚实的情书写给了阮若珊。他们相知相爱,相濡以沫。晚年阮若珊撰写自传,在《我的良人》一文结尾处,她深情地写道:“唯一的心思是我们俩现在谁都离不开谁,谁先离开这个世界,谁先走了,另一个都受不了,怎么办?如果他先走了,我失去了老师、顾问,半个生活秘书,我将怎么生活?如果我先去了,他怎么生活?孙儿男男怎么生活?我们相约活到下一个世纪,我们能一块进入另一个世界吗?”

  前不久,我在孔夫子旧书网得到这本《卖艺人家》的时候,网上又出现了几件致黄宗江阮若珊的信札和明信片。这大概是阮若珊去世后整理遗物时流散出去的。我也竞拍得作家刘绪源致黄宗江信一页、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戏剧系主任卢学公致阮若珊信两页、阮若珊铅笔信札底稿一页,虽不是很珍贵,但也算是一点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