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风歌 为什么我看刘邦的大风歌的时候觉得有点想哭的感觉 ?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题主的心情是很正常的,这首诗正是刘邦当时复杂心情最真实的写照.要更好地理解大风歌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需要先了解它的背景.当时刘邦刚大破英布,在返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在一次集宴上唱出的这首诗.需要指出的是.其实刘邦本不想亲征英布.原因一个是他刚征讨完彭越,生了病,身体不好,再一个就是年事已高,当时已经是年过花甲,在那个年代应该说这已经是行将就木的年纪.但是正如英布自己说的:"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刘邦这批将领里,以英布之勇武,唯惧韩信和彭越,现在这两人都死在

题主的心情是很正常的,这首诗正是刘邦当时复杂心情最真实的写照。

要更好地理解大风歌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需要先了解它的背景。当时刘邦刚大破英布,在返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在一次集宴上唱出的这首诗。需要指出的是。其实刘邦本不想亲征英布。原因一个是他刚征讨完彭越,生了病,身体不好,再一个就是年事已高,当时已经是年过花甲,在那个年代应该说这已经是行将就木的年纪。

但是正如英布自己说的:“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刘邦这批将领里,以英布之勇武,唯惧韩信和彭越,现在这两人都死在刘邦手上了,他更是有恃无恐。

所以没办法,为了稳固大汉的基业,刘邦还是得自己率兵平叛。至于战争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英布起兵之初,可谓势如破竹,连克荆国,楚国。以至刘邦率亲军远征也一度躲进壁垒,坚守不出。虽然最后在皇帝亲征的鼓舞下,汉兵一个个奋勇当先,大败叛军,但这一路总还是让刘邦惊出一身冷汗

韩信,彭越,英布都是身经百战、叱咤沙场的大将,至此已经都被刘邦所杀。刘邦本人也从此落得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恶名。然而平心而论,并非刘邦嗜杀成性,甚至说刘邦对功臣大开杀戒其实并不准确,准确地说是对异姓王大开杀戒。

开国功臣如萧何,张良,曹参,周勃,夏侯婴等等这些没有封王的功臣其实都没有被杀。异姓王则不同,他们有威望,有兵权,甚至可能有野心,始终是刘邦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当年册封各异姓王以为高枕无忧的西楚霸王,如今在哪里呢?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像当年刘邦一样掀翻如今的汉朝呢?尤其韩信,自拜将以来,战必胜,攻必取,未尝败绩。而且此时的韩信也才三十多岁,纵使现在不反,等刘邦死后,还有谁镇得住他?

这些人既得封王,无一不是曾经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的战将,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一切到此结束,刘邦何尝不乐意与他们一同把酒言欢,共叙旧情。只是一朝黄袍加身,自己再不能是自己。卧榻之侧,再不能容他人酣睡。

即使曾经封坛拜将,解衣推食,以兄弟事之。如今为了权力,江山,也照杀不误。然而此时行至酒酣,想起自己在平叛一役中身中流箭,恐怕时日无多。各地诸侯蠢蠢欲动,北方匈奴虎视眈眈。自己手下却再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百岁以后,此刻短暂的宁静还能维持多久。想到此处,刘邦不禁感慨万千,击筑起舞,“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吹啊浮云飘扬,统一了天下后衣锦还乡,怎样得到勇士啊,镇守这片大好河山。唱着唱着,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这是英雄迟暮的眼泪,这是高处不胜寒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