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葛家澍 “他就是换个地方看账本去了”——追记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家澍
他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会计学和经济学科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他在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领域的许多思想被学术界誉为“独树一帜”;他编写的两本会计学教材,发行量都超过百万……
他就是葛家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会计准则的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1月25日凌晨3时40分,葛家澍因病医治无效,安详辞世,享年93岁。
“他就是换个地方看账本去了,想他的时候就抬头,也许在云端,还带着他标志性的温暖微笑。”葛家澍的学生们眼里噙满了泪水。
会计学科的老专家大都对葛家澍一篇题为《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评所谓“资本主义的记账方法”》的文章记忆犹新。文章发表在1978年《中国经济问题》第一期,被业界誉为“打响了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文章文笔犀利,从“记账方法有没有阶级性”“加在借贷记账法身上的种种罪名能否成立”两个部分一一剥落扣在“借贷记账法”上的罪名。
30余年后,葛家澍回忆说,当时由于极左思想影响,会计界抛弃了被认为是“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借贷记账法”,创造出“增减记账法”。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毅然决定把“记账方法”作为会计界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向会计界的极左思想“开刀”。
不仅如此,自1945年厦大毕业并留校任教起,葛家澍还培养了一支声名赫赫的“葛家军”。
他的“读书报告会 专题研讨会”的“葛氏教学法”令弟子们印象深刻。在博士生的第一学年里,葛家澍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有关会计理论书籍,定期在读书报告会上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二年则进入专题研究阶段,由各专题研究者在定期的研讨会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葛家澍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葛门”弟子,都“约法三章”:一曰吃苦不惧,再曰学问不浮,三曰不乱发文章。
从教68年,葛家澍带出了70多位博士。直到今年上半年,他仍然在家里为博士生上课,其他导师也会把学生送过来取经。
晚年的葛家澍不仅保持着清晰的思维,还紧跟学术前沿。葛家澍的学生、厦大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晓辉说,到现在,葛家澍研究的还是最新的东西,过世前他正关注金融危机所引出的会计计量方法的改革。对此,葛家澍曾说:“作为导师,如果不做科研,如何让学生服你?”
今年4月6日,葛家澍成为厦大“南强杰出贡献奖”的获奖者之一。他的颁奖词中这样说:“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他是一名执着求真、勇于创新的斗士,敢于发表真知灼见,为夜行的人指明道路,被誉为‘独树一帜’的学者。他开创了中国会计基础理论,将毕生心血奉献给我校会计、经济、管理学科。他曾凭借科学家的求实态度和战士般的勇敢精神,直指苏式会计的缺陷,创立了‘资金运动理论’。”“他年逾九旬仍孜孜不倦,醉心于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先生育人为先重身教,治学求真亦求新,堪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厦大的师生们说,这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