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珠飘球 回首侯玉珠23年前经典 上手硬式勾飘球独一无二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中国体育来说,1984注定是个传奇的年份,夺得三连冠的中国女排值得回味记忆.神奇,同样写在一个人难忘的经历中,她就是中国女排老队员,现在福建省体育局任职的侯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1984注定是个传奇的年份,夺得三连冠的中国女排值得回味记忆。神奇,同样写在一个人难忘的经历中,她就是中国女排老队员,现在福建省体育局任职的侯玉珠。“侯玉珠珠落玉盘”,这是1984年奥运女排决赛后当地一家华人报纸用的标题。神奇的1984,神奇的中国女排,神奇的侯玉珠。

姓名:

侯玉珠

身高:1米82

体重:65公斤

生日:

籍贯:福建永泰

运动经历:

1977年进入福建省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

1980年进入福建省排球队。

1983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得主。

“算起来,从国家队退役到现在差不多有20年了。”坐在体育局的办公室里,侯玉珠意味深长地说。一向低调的她坦言自己并不愿意接受采访,自嘲是“马王堆里出土的古文物”,“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没什么好说的”。岁月在44岁的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那苗条修长的身材依然显示着运动员的风采。

侯玉珠走上排球之路很偶然,“当时我们是二年级,我的个子在同学当中比较高,所以就被选去打排球了。”

侯玉珠说,那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能吃饱饭就行了”,所以对于她走上排球之路家人也很支持。在1977年进入福建省业余体校后,侯玉珠的排球天赋开始展露。

随即她入选了中国中学生代表队,去香港打世界锦标赛。“在去比赛之前,我们到老女排的训练基地集训了一个月,由于当时的资讯不是很发达,在那之前对国家队根本不太了解,从那次我才开始对国家队产生向往,直到1983年进入国家队才梦想成真,和郎平、张蓉芳打一个位置,她们的实力都非常强。”

1984年成名后,侯玉珠作为主力参加了1985年的世界杯、1986年的世锦赛,夺取了三连冠。直到1989年,侯玉珠从国家队退役,“当时26岁,一般的运动员都选择退役了,所以那时候自己也就随大流退了,如果是现在可能就不会那么早退了。”退役后的侯玉珠一度在德国的斯图加特打球,后来因为福建省需要,侯玉珠返回福建参加了第七届全运会,从此便生活在这块哺育她成长的土地上。

23年前的经典

1984年8月7日晚,洛杉矶长滩体育馆的顶棚几乎要被掀翻,80年代美国人对于奥运金牌的激情,比今天坐在斯台普斯球场看科比表演的他们的后代更疯狂——中国女排VS美国女排的金牌争夺战打响,美国队从9∶14落后一路追至14∶14,美国人一只手仿佛摸到了金牌,因为在预赛中她们3∶0战胜过中国队。

“嘟——”,一声哨响,中国队主教练袁伟民叫暂停,中国队替补席上站起来一位身材修长的姑娘——侯玉珠在这关键时刻登场了。“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教练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派我上场就是信任我,我心里抱定的就是要把平时训练的东西打出来。”尽管现在能用一种平静的心情讲述,但是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侯玉珠发球,球像脱手的飞鸟,飘飘忽忽地向对方底线飞去,对手以为是个界外球,抽身一让,可是球却落在线内。侯玉珠继续发球,球似长了眼睛直飞对方两名队员之间,对手慌忙垫球,心急力大竟把球垫过网来,郎平不失时机一记探头球,中国队拿下关键的第一局。第二局,美国队情绪波动,越打越乱,打到13比3,又是最后两分,侯玉珠再度两发两得。

3∶0,中国女排传奇的三连冠,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集体项目的奥运金牌,在神奇的洛杉矶诞生。袁伟民在《我的执教之道》中这样写道:“在高水平的球类比赛中,有时候一个精彩的球能让你记住一辈子,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换上侯玉珠发那两个球,就是令人难忘的两个球。”

上手硬式勾飘球

现役中国女排队员的发球主要有三种——刘亚男的跳飘,杨昊的跳发,周苏红的上手飘球。但侯玉珠的发球却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上手硬式勾飘球”。

首先,这是在一般上手勾飘球的基础上,增强发球力度,使球产生更大的旋转,出手飞行时显得更快、更飘;过网后即“下旋”沉地,往往使接球队员难以适应。其次,侯玉珠发球时触球时间短。一般的发球,高速摄影机能拍到5~6张击球动作的照片,而侯玉珠的击球动作只能拍到3张,对方很难判断球的旋转方向。

进入国家女排后,袁伟民教练针对她发球时手臂挥动和手掌的闪击比较快,发出的平冲球过网又飘又急、落点准的长处,让她重点练发球。经过教练的精心指导和她本身的苦练,练成了这一独步天下的发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