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墓考古发现解密 唐太宗昭陵被盗谜案!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陪葬墓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陪葬墓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陵山上广植松柏,风景独特,山势孤耸回绝,登上陵山,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右盼乾陵、揽物思情,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 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1961年, 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3A "级旅游景区。

李世民墓考古发现:  帝陵寝宫是何等模样?前不久,陕西省考古所昭陵考古队在九山南麓缓坡地带,发掘了唐昭陵寝宫等遗址。   西安晚报报道,寝宫是唐代帝陵内高等级的祭祀设置,寝宫内供奉着先皇的衣冠和使用过的器具,住有守陵宫人各司其职、看管照料。

依其生前起居方式每日按时侍奉,即"随鼓漏、理枕被",像伺候活人一样。

为了搞清寝宫宫城的总体布局和结构,陕西省考古所此次对遗址做了钻探、调查和局部试掘。   通过钻探发掘得知,昭陵寝宫为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外周是近长方形的宫城城墙,南北长304米,东西宽238.

5米,夯土城墙厚2.5米左右,外表原有白灰墙皮,顶部覆瓦。寝宫北部用一道东西向内城墙隔出南北宽47.5米的夹城。城墙西北拐角为弧形连接,西南拐角外有放大加宽的护坡。宫城东西两面没有发现城门,南北两面辟有城门,夹城城墙上与北门相对的位置又开设一座重门。

3座门址虽破坏较为严重,但总体结构仍然大体可辨,门基址均为包砖的夯土台,结构为庑殿式,与陵园北司马门已发掘的门址结构大体相同。城墙范围内经初步钻探,发现了纵横分布的夯土墙体遗迹和大量砖瓦堆积。

   本次考古还对陵园南司马门遗址进行了发掘,也取得丰厚的收获。 昭陵、福陵宝匣被盗谜案:  福陵隆恩殿。 (资料片)    昭陵隆恩殿内景。

(资料片) 而今,各种盗墓小说如火如荼,谁都想瞧瞧古代的皇家权贵们究竟埋了多少好东西,金缕玉衣?皇冠?还是一把枯骨?不论是哪儿,一旦跟宝藏挂上钩,准没太平日子,无数双火辣辣直勾勾的眼睛盯着呢。

这不,有人就盯上了昭陵里隆恩殿的宝匣子。哪个小偷胆大包天,竟敢在皇太极这个太岁头上动土?匣子里装着啥宝贝?这宝匣子找回来了吗?里面的宝贝都找回来了吗?无独有偶,福陵隆恩殿宝匣也玩过失踪,不过没有昭陵宝匣幸运,至今没找回来,仍然是桩无头公案。这到底都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