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星胡蝶之女去世 周恩来曾批示嫁给李宗仁
胡友松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乐门”,参加给前方战士募捐的活动,母亲在台上表演,她提着小篮子在场里来回走动。她有漂亮衣服,能坐高级轿车,但是她却没有自己的家。她从小就住在酒店包房里。
“听说了,老人是在德州金山寺圆寂的。”采访过胡友松的记者杨东晓说。11月25日,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胡友松去世。
胡友松老人的家,在北京东郊的一栋居民楼里。这里挂满了她各个时期的照片。而当年让李宗仁一见倾心的那一幅,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胡友松每隔几个星期就照几张艺术照,老人很在意她的母亲胡蝶遗传给她的相貌。
“她会露出半张脸,然后问你是不是很像她母亲胡蝶。”采访过胡友松的记者杨东晓说,在她的台案上,一些平时不轻易能见到的影片光碟被整齐摆放:胡蝶的《姊妹花》、周璇的《夜店》、赵丹和秦怡的《遥远的爱》、阮玲玉的《十万苍生》等。
胡友松的母亲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16岁考入中华电影学校,从此步入影坛,并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成为民国三四十年代的第一电影明星,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
1939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的第二年,胡友松在上海出生。
从胡友松懂事起,她只知道自己叫胡若梅,这个民国色彩很浓的名字是母亲胡蝶起的,但她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研究者刘澍为了筹划胡友松的口述自传,曾多次与胡友松见面。他介绍,对于童年,胡友松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乐门”,参加给前方战士募捐的活动。她母亲与朋友们在台上表演,她提着小篮在场里来回走动,每当观众投进来钱,她就点头微笑说谢谢。这一段,是胡友松印象里最快乐的一段美妙时光。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小若梅因患湿疹(俗名黄疱疹)被送到干燥的北方生活,胡蝶委托朋友照顾,自己只是偶然匆匆一探。1949年初,李宗仁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代总统,谋划与中共谈和。胡蝶在此时只身奔赴香港,把女儿留在了新中国。
中学毕业后,胡若梅考入一所医专,毕业后被分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后又调入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
胡友松曾回忆,在这里,她有了初恋情人———一名五官科医生。在胡友松的描述中,这位医生也是上海人,五官长得很标致。但他们的感情遭到了医院领导的极力反对。“他们说我俩都是上海人,是资产阶级小姐少爷,我们要是凑在一块儿,那还了得!”
于是,这对恋人不得不分手。胡友松说:“当时,我发誓永远也不结婚了。”
这时是一九六零年,胡蝶在亚洲影展凭借影片《后门》封后。而因与蒋介石积怨重重而一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也正通过秘书程思远开始了与大陆秘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