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符号学习 安徽六安教师考编笔试培训之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是目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和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对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构建了符号完型理论,也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符号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学会做某些动作,而是学会了某些符号的意义。托尔曼通过三个实验证明了这个理论观点。
1、奖励预期实验
托尔曼训练了两组白鼠走迷宫。甲组白鼠到达目的箱后得到的是葵花籽,乙组白鼠得到的是麦芽糖。对于白鼠来说,麦芽糖比葵花籽更受欢迎。经过训练后发现得到麦芽糖的乙组白鼠跑的速度要比甲组快。训练十天后,将甲乙目标奖励物调换,乙组获得的是葵花籽,而甲组是麦芽糖。
结果发现,情况与十天前相反,表现出明显对比。原来吃的好的现在吃的差得乙组比原来跑的更慢了,而甲组反而比原来跑的快。实验表明,当被试者获得的奖励没有预期的奖励好时,不仅不能够提高原有的操作水平,反而会降低原有的操作水平。
所以,托尔曼认为小白鼠在进行训练时是对目标具有某种预期,在这种预期之下才产生了操作行为,所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同样会对教师的奖励或者表扬产生预期,预期得以实现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否则会减弱学习动机。
2、位置学习实验
托尔曼制作了一个迷箱,迷箱中食物槽,从起点到达食物槽有三条通道,分别为通道1、2、3,其中通道1和2有共同的部分。首先,他将小白鼠放在通道起点,让其出发后自由在通道中探索到达食物槽的路线。一段时间后,他将小白鼠重新放回起点。
当三条通道都畅通时,小白鼠会选择通道1到达食物槽;接下来托尔曼将A点堵塞,小白鼠在通道2和3之间练习,最后堵塞A点同时关闭通道2,小白鼠只能走通道3,,从而熟悉了三条通道。但是将B点堵塞后,小白鼠到达B点受阻后返回D点,此时有通道2和3两种选择,而小白鼠并没有选择通道2而直接选择了通道3。
托尔曼通过实验认为,小白鼠的学习并不是形成了简单的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将其命名为认知地图。
他认为,学习者学习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并且具有认知性。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才能利用这些手段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就像小白鼠在通道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对不同通道堵塞情况进行认知,才能更好的找到最短的通道。托尔曼将有机体对于情境的认知称之为“符号”。认为学习者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符号的意义,从而形成“认知地图”。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据此他提出了S—O—R公式,O代表机体内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