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小儿子 邓小平与邓宝珊的情谊
邓小平与邓宝珊的情谊 ———献此短文纪念邓小平百年华诞
邓成城王劲
一个历史伟人活动的印记,往往反映在他广阔的交游中,假若对方也是一个爱国历史名人,他们的情谊就更值得人们去回忆和体味。
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历史新时代的舵手邓小平和甘肃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邓宝珊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情谊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绵延半个多世纪。
在首次国共合作中相逢相知1926年秋冬,年仅22岁的邓小平从莫斯科中山大学返回国内,到响应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拥护国共合作的国民联军(即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工作。
1927年1月,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邓小平也来到这里。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是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战时临时军事政府,于右任担任总司令,邓宝珊为副总司令。
在于、邓的合作、支持下,许多共产党人在其中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如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者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缺),史可轩任政治保卫部部长,葛霁云任民政厅副厅长(厅长由邓宝珊兼),杨晓初任财政厅厅长,杨明轩任教育厅厅长。
“驻陕总部”创办了两所干部学校,一所是中山军事学校,另一所是中山学院。史可轩兼任中山军事学校校长,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刘志丹等人任教官,李林任教务主任。中山军校培养了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北伐部队输送了有生力量,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骨干。
这所学校当时被誉为“陕西黄埔”。据大革命时入党、建国后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杨嘉瑞回忆“与此同时,邓宝珊还在乾县办起了一个军官教导队,由团长黄展云任队长。当时,邓小平同志在该部任政治教官,在这里发展了党的组织,并分编小组过组织生活。这在当时还是个新生事物,也是党的建设的一个进步,对我以后做党的工作启发很大。
黄展云同志就是这时由邓小平同志介绍入党的。”虽然我们已无法了解邓小平与邓宝珊当时交往的细节,但从上述情况可以体会到他们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情况。邓宝珊与夫人张玉燕和国民联军政治部部长刘伯坚夫妇关系甚为密切,1927年3月,刘伯坚与夫人王叔振在西安结婚,主婚人是邓宝珊,证婚人是于右任。
王叔振是张玉燕的亲密同学、女伴,同为陕西三原人。邓小平和刘伯坚相识于留法时期,后到莫斯科学习时也有工作上的联系,刘伯坚当时任东方大学旅莫支部负责人。邓小平到西北军中工作后,刘伯坚对他十分倚重。
邓宝珊与刘伯坚的关系,当然也影响到他与邓小平的往来。
20多年前,我们发现一张“老照片”———刘伯坚夫妇的结婚照,照片上有众多国共两党的著名人物:冯玉祥、于右任、刘伯坚夫妇、邓宝珊、杨虎城、史可轩、续范亭、吉鸿昌、葛霁云……因其中一人酷肖邓小平,我们通过原在甘肃工作的汪锋转请邓小平同志辨认。
老人看后遗憾地说,我当时因公去了乾县,没有参加伯坚同志的婚礼。在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中没有本来应有的邓小平同志,我们深感遗憾。但年近八旬的邓小平同志的记忆之清晰,又使我们为之欣喜、深为叹服。
风云突变,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冯玉祥也附和他们“分共”、“清共”。中国南方、西北的大好革命形势被断送了。刘伯坚、邓小平等被“礼送”出境。
在共产党处境维艰之时,邓宝珊同情并资助了不少共产党人,如刘伯承、刘伯坚、邓小平等。据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沈求我回忆:“……邓先生同邓小平同志早在大革命时代就已相识,1957年邓小平同志到甘肃视察,回程前一天,邓先生刚从北京回来,张仲良同志约他和小平同志一起吃饭。
饭后出来,他在车上给我说:‘今天小平同志讲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辗转到上海,曾经得到我赠送给他的二百元路费。我说,我已经记不清了,他说,当时是通过葛霁云向你要的。’”相逢贵相知。
1927年后,邓小平虽与邓宝珊长期不相谋面,但他并没有忘记邓宝珊。
1936年5月,已经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发兵西征,邓小平作为红一军团的政治部副主任随军进入甘肃。这时邓宝珊的新一军驻防在榆中、定西、静宁、靖远一线。邓小平曾多次派人送信给邓宝珊,与他建立了默契关系。
解放后邓小平关心邓宝珊的工作和生活邓宝珊是国民党中长期坚持国共合作主张的爱国将领,大革命时期在同刘伯坚、邓小平等人的合作共事中,使他深为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爱国爱民的精神所感动;大革命失败后,他蛰居北平、上海,除参加反蒋活动外,还帮助过周恩来、聂荣臻等;九一八事变后,他复出军政界,但决不当蒋介石反共的走卒,暗助过谢子长、刘志丹等人;抗日战争中他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是陕甘宁边区的“好邻居”,始终保持友好睦邻关系,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
毛泽东1945年写信称赞他:“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解放战争中,中共方面曾希望他早日起义,出任西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他表示:“只要有机会,决当为人民革命事业尽一番力。
”1949年1月,邓宝珊协助傅作义实现了北平和平起义。建国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曾多次会见傅、邓,肯定他们的义举。北平和平起义的影响重大,为尔后绥远、新疆、湖南、云南、西康的和平起义树立了榜样。
1950年后,邓宝珊长期担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常委,在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上均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6年后,同时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2年,邓小平同志调中央工作,他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起来。
甘肃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地区,1957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莅兰视察工作。他视察了我国当时最大的炼油厂———兰州炼油厂和西固福利区,并在西北民族学院礼堂向甘肃省直机关干部作了形势报告。
邓小平同志在报告中着重阐述了我们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他指出:“从整个来说,阶级斗争这门科学,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是学会了。但是在改造自然方面,这门科学对我们党来说,对我们干部来说,或者是不懂,或者是懂得太少了。
”他要求大家:“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经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有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听到邓小平讲话的精神,邓宝珊深以为然,对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和雄伟气魄无比赞赏。
虽然邓小平此行在兰州的时间安排很紧张,只有短短的两三天,但还是特意到邓宝珊居住处———邓家花园去看望了他的这位老朋友。这里的建筑全是一些砖土结构的平房,小平同志笑着对邓宝珊说:“你住的是‘茅屋草舍’啊!
”经此一说,后来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就为邓省长在院内修了一幢新式建筑,既作为他的居处,又作为年事已高的省长的办公之所。邓家花园是邓宝珊在抗战前买的私宅,除房屋外有园地三四十亩,兰州人通常称为“邓家花园”,1941年于右任来兰州时题额为“慈爱园”。园内花木繁盛,邓宝珊省长热情好客,欢迎人们前来观赏、休憩。
1958年,邓宝珊把原地交了公,1960年西北局兰州会议后,闻知此事的邓小平指示,一定要把园子退还给邓先生。经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婉劝,邓宝珊才收回了园地。这件事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邓宝珊工作和生活的关心。
题写书名、亭名寓深情邓宝珊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在周总理的保护下,到北京疗养。
1968年11月,邓宝珊病逝于北京。虽然经过周恩来总理的力争,邓宝珊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但当时林彪、“四人帮”一伙控制的《人民日报》只在最后一版左下角登了一则关于他逝去的简短消息。许多有正义感的人们都为此而不平。在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的日子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决定为邓宝珊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1979年4月24日,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和叶剑英委员长以及宋庆龄、邓颖超、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中国共产党人不会忘记在统一战线事业中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民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爱国民主人士。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精神得到恢复和发扬,爱国民主人士的历史功绩受到肯定和推崇。
1980年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甘肃、陕西两省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着手编辑出版有关邓宝珊的文史资料。邓宝珊一生经历十分丰富,他在辛亥革命前就加入同盟会,继而参加新疆伊犁起义,为推翻清王朝、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浴血奋战过,后又经历西北护国、护法运动,以及北京政变、西安事变、两次国共合作等重大事件;新中国建立后,他任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长达17年。
他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清末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北方社会的政治、军事。史料编辑工作因此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文献史料、回忆资料大量涌现。为了体现这本书出版的意义,也为了表达对邓宝珊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请邓小平为该书题写书名。
屈武是于右任先生的女婿、邓小平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期的同期同学,对邓小平与邓宝珊的历史关系很了解。当屈武为此事就商于邓小平时,邓小平同志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国民联军中国共合作的情况,谈到了于右任、邓宝珊的情况。
“他们还是我的老上司呢!”老人说。他还又一次谈到离开西北军时邓宝珊资助他的事,说:“邓先生对共产党的友好态度是始终如一的,没有反复。
”小平同志欣然答应题写书名。不久,他亲笔书写的“邓宝珊将军史料专辑”手迹便送到了屈武处。书法遒劲有力,典雅、庄重。《邓宝珊将军》一书1985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数万册,短时间就销售告罄,为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中共党史、以及西北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对在群众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统一战线历史的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邓宝珊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爱国历史名人,也是他诞生之地———甘肃天水的骄傲。这里是中华始祖伏羲的故里,也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的发祥地,它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代交通的要冲。为了让后人从缅怀先贤中受到启迪、激励,中共天水市委、市人民政府1987年决定在市郊杜甫驻留之地南郭寺修建邓宝珊纪念亭。
为此,他们通过甘肃省委统战部致函中共中央办公厅,请邓小平同志为纪念亭题写匾名。一个地方党政机构的请求,很快得到回应,天水方面收到了邓小平同志题写并署名的“邓宝珊将军纪念亭”匾额。纪念亭在邓宝珊诞辰100周年之际落成,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风采。
据我们所知,同一时期,邓小平同志还为革命烈士、中山军事学校校长史可轩墓碑题了签。邓小平同志对老朋友、老战友的高义厚谊,体现了他历史伟人的胸怀和对中华民族的浓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