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太原 “造城市长”再造太原 太原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
太原正势不可挡地进入一个城市翻新的非常时期。
2013年,太原的市民不得不适应这样的境况:常走的路突然被封,上班要绕路,购物要绕路,出行的规律一再打乱。太原市民都知道,他们的城市来了一个"拼命三郎"一样的市长——耿彦波。
这位曾因再造大同而名震全国的市长,今年4月来到山西省会太原。甫一上任,他就说要在太原"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今年要建成46公里的环状快速交通体系,将太原的交通由平面转为立体。其次,还要整村拆除21个城中村,改造60条小街巷。
今后3年都要大兴土木
太原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同时开工在建的52个工程,让太原市住建委空前繁忙。几个月的突击式施工下来,外环高速路已经初见雏形。东西南北4条以高架为主的城市快速路,在4月到6月间开工,10月底完工,只花了半年左右的工期。一些重要的连接工程,立交桥所过之处,违建、临建、加建、压线、棚户区等建筑被迅即拆除。
太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卫长乐说,按照太原市的计划,今后3年,太原都要大兴土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原相比于大同,城建上的欠账更多。同为北方的省会城市,太原相比西安和石家庄,在经济总量和城市面貌上已经全面落后。
当地人说,从阎锡山那会儿算起,太原城的大格局就没变过。山西省委大院仍旧是城市的中心,红墙碧瓦,坐北朝南,俯视着整个太原。太原的中心城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万人,这一数字堪比上海、广州。
2006年到2007年,太原经历了一次总体规划修编,时任太原市常务副市长的耿彦波就主导了这次修编,并亲身参与修改。卫长乐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方案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修订。
太原正陷入典型的资源诅咒,对煤炭、钢材、电力的强劲需求,不仅带来黑金,也吸附了几乎全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随着近两年煤炭市场滑坡,太原经济面临严峻形势。2012年,太原的工业增加值不到17%,其中太原富士康贡献约90%。
太原经济亟须转型,但又转型艰难。近两年,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强势推动下,包括太原在内,山西省开展了万亿大招商[简介 最新动态],希望在制造业、物流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有所建树,改变以"煤、焦、冶、电"为主、偏重偏黑的产业结构。
"债务总体可控"
2013年,整个太原的城中村改造力度是史无前例的。据《山西晚报》近期的报道,截至目前,今年太原已经累计拆迁458.19万平方米,而2003年至2012年的累计拆除面积是466万平方米,今年拆除的城中村建筑面积,已接近前十年的总和。
要腾挪的不仅是城中村。一批中心城区的工业老字号——化肥厂、平板玻璃厂等,也即将向外搬迁。这些企业大多在中国"一五"时期建成,体量巨大,代表着太原的工业史。由此增加的城市用地,将为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做铺垫。
钱从何而来?太原市财政局局长陈向阳表示,太原市政府的负债率、偿债率均处于合理范围,债务总体可控。今年,太原市共筹措资金18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4亿元,省级支持资金20亿元,融资110亿元,到年底,支出将达180亿元。可以预见的是,庞大的财政支出,将是未来几年太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