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天才郝笛 网传天津考古奇才21岁身家过亿 媒体考证不靠谱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亿……”
这是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疯传”的一篇“神文”。在这篇标题为《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的“神文”中,天津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并被形容为“颇像一座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神文”中关于他的离奇甚至“玄幻”故事,比比皆是——
“郝笛有着‘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誉,也是第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而且从未失过手。”
“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
“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10人。”
“父亲郝文敏称,郝笛七八岁时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给文物挑错,还得到一位神秘老人约谈。”
“神文”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有图有真相,还不时穿插一些有名有姓的“社会名人”,不少人都信以为真。很多“小伙伴”被这个颇带悬疑色彩的“神人”惊呆了,惊呼:难道世上真有“穿越”的人?信吧,这太玄乎了,情节堪比“盗墓笔记”;不信吧,明明是“正经”媒体的报道。百度贴吧中甚至有专门的“郝笛吧”,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迷纷纷发帖恳请郝笛为其鉴宝。
不过,不少网友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戳穿”,@天津广播等媒体的微博账号也怀疑“造神”后面是否有推手所为。
确实,这名被“天才”“神童”等光环笼罩的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其“神奇”似乎只在“线上”,只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少考古、收藏界的“圈内人”称,“压根不知道这个人”。
很多报道说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表示:“当然不是。”刘雄告诉本报记者,他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文物鉴定学是博物学的范畴,没有神童也没有神话。”
“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圣?本报记者多方联系郝笛未果,但找到了“发现”郝笛的记者、熟识郝笛的文物专家,通过他们,戳穿了一些“神话”,大致“考证”出一个“不是什么神”的郝笛。
他是一个商人,不是“神”
微信上流传颇广的这篇“神文”,并没有注明来源。经过百度检索,多家网站注明转自2007年4月的《大连晚报》。不过,这并非郝笛首次见诸报端,以“神童郝笛”为关键字检索,有80700个结果。自2002年起,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媒体对郝笛进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每日新报》《金陵晚报》《福州晚报》《大连晚报》、安徽电视台、央视十套等多家媒体。
这些报道刚开始还不太离谱,但随着一波一波的媒体“轰炸”,相关内容越来越“丰满”,故事越来越离奇、玄幻,郝笛也就越来越“神”了。
最早的报道来自天津《每日新报》,于是记者赴天津,辗转联系到了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记者魏孝民。
虽然距离采访郝笛的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魏孝民对当年采访的诸多细节仍十分清晰。魏孝民称,早在2001年他就给郝笛拍了一个图片新闻,网上流传的很多郝笛在家中研究收藏品的照片都是他拍的。
作为为数不多亲自采访过郝笛的记者,魏孝民对郝笛的印象是,“挺有城府,不像同龄的孩子。面对采访镜头,一点都不紧张。”
时隔一年后,他又与同事白冬梅合作写了一篇题为《古币少年郝笛:收藏古币19万枚值100多万》的长篇报道。记者注意到,此稿刊发于《每日新报》的“专刊”版面。
魏孝民称,报道郝笛的想法,源自他与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长何志华的一次聊天。“有次闲聊,何大爷说协会有个喜欢研究古币的孩子,我一听挺感兴趣,就联系采访了。”
报道郝笛的稿子刊发后,经常光顾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的郝笛,从普通常客变成了收藏新星,“很多古玩商人围着他,夸他,捧他”。郝笛的父亲对此很激动,一次吃饭时对魏孝民说:“魏老师,以后你就是孩子的干爹了。”
“一开始我觉得这孩子年龄小、爱好收藏,挺好的,可没想到出名后就和过去不一样了,不单纯了。”
据魏孝民介绍,郝笛后来热衷一些经营活动,在天津媒体圈和收藏圈的口碑也就大不如前了。
天津市沈阳道古玩市场德宝斋的老板对记者说,“以前经常能看到郝笛,一个人来买点古钱币、青铜器啥的,大概2008年左右突然就不来了。”在他看来,郝笛“很勤奋,但眼力不咋的”。
对于近几年网上流传的关于郝笛的东西,魏孝民称,他都看到了,但“不信”。
“我当初去他家采访,他父亲就说郝笛晚上睡觉时,一枚古币攥在手里,能追溯到相应的朝代。这些话,我不信。”魏孝民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说,“他父亲是一个商人。至于郝笛,他是人,一个商人,不是什么神。”
一同采访过郝笛的白冬梅也对近来网上流传的把郝笛描述成“神童”的文章感到很奇怪,“十几年前的报道了,怎么现在又炒起来了?网上的东西我也看了,感觉都变质了。”
“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记者注意到,在魏孝民采写的首篇报道以及其他媒体后续的报道中,在介绍郝笛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郝笛曾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
据本报记者调查,天津民间收藏展是由天津文庙博物馆和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活动。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正是引见魏孝民采访郝笛的何志华。
7月11日,记者在天津文庙博物馆院内见到了何志华,一听记者想了解关于郝笛的事情,他长叹了口气,然后说:“你说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我都十几年没见着他了。”何志华确认,郝笛曾是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当时跟着会里研究钱币的专家王宗发老师学习古钱币”。但自从被媒体报道后,郝笛就再也没有来会里参加交流和学习了,“算是自动脱会了吧,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会员了”。
虽然何志华已年过七旬,也不会上网,但他听别人说过网上关于郝笛的那些报道。对此,何志华的评价是:“就是对古钱币热爱,谈不上天赋,不可能有与生俱来的天才、神童。”
对于郝笛是否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一事,何志华称:“我们委员会搞展览,以前都由博物馆出钱,发一些参展的证书。那次,可能因为经济紧张,博物馆没有投入,结果就说,谁如果愿意要证书,谁就自己出钱制作。”
“据我所知,那一届所有的证书上面写的都是金奖”。
“神文”中还说郝笛13岁就“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但专家称,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机构。
据何志华介绍,媒体报道郝笛不久,他就发现“这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苗头”,“喜欢在外面搞经营”。
对此,何志华还曾让郝笛的父母带着郝笛来会里谈过,“别把孩子给害了,要真喜欢研究这个,就去专业的学校学习,多向协会里的老同志请教,别老搞那些上不了台面的经营,一沾上那个就静不下心学习了。”
“但是他父亲听了就不大高兴,还得意地说带着几十万块钱和郝笛去西北买文物去了。”“能说文物买卖吗?国家都是明文禁止文物买卖的,那些个东西害了他。”何志华说。
在诸多关于郝笛的报道中大都提到这样一个细节:郝笛一年里有大半年时间应邀到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地考察交流和鉴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