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向明 王向明导演重新定义《歌唱》 遵循戏曲打破常规
由北京市曲剧团重新创排的大型曲剧《歌唱》,于5月25日在京举行建组会。当天,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处处长张健,北京市曲剧团孙东兴团长,导演王向明,舞美设计刘科栋,服化造型设计徐家伟,灯光设计刘建中以及该剧主演和北京市曲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出席。在建组会现场,导演王向明、舞美设计刘科栋分别阐述了创作理念,新颖的观点引发在场演职人员的强烈关注。
曲剧《歌唱》第三次创排 以《歌唱祖国》作者王莘为原型
本次建组的《歌唱》已经是第三次重新创排,此次创作将会对《歌唱》重新构造,展开新的创造。在建组会现场,导演王向明对排好这部戏信心十足,他表示:“我认为做一个戏首先不是完成一个事,而是完成一个艺术创作。这样需要一个认真的态度,需要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就需要严格的、不要迁就、不要凑活的工作。我想用后面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工作。”
据悉,《歌唱》的剧情根据《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创作这首歌时的真实故事生发出来,讲述为准备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演出,天津某文工团懂西洋乐器的编剧王同志,带着该团的张会计、水暖工赵管子一起到北京买铜管乐器。到了北京,一直为没能完成创作新歌曲任务而焦虑的王同志,在天安门广场上突然灵感迸发,终于创作出《歌唱祖国》这首所有中国人都喜爱的名曲。
王向明导演重新定义《歌唱》 提出三个基本原则
新版曲剧《歌唱》以兰小龙同名电影剧本为创造基础。在建组会现场,王向明导演也对重新创排的《歌唱》进行了阐述。他首先对前两个版本的《歌唱》的表演进行了肯定,表示:“这个戏已经做过2稿了,我都看过录像带。接触这个事情之前,孙团长也让我看了几次咱们在天桥剧场的演出,《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看完之后,我对大家的表演还是蛮惊奇的,剧团的表演很民间、很朴素、很自然,而且舞台的信念感非常好,很松弛。”
王向明导演着重谈了对《歌唱》的理解,他认为,“这个戏是怎么一个戏,如果换个名字,是一首歌的旅途或是旅途中的一首歌,也就是说1949年是整修之后的一次新的出发、一次新的征程、一次新的旅途,在一个这样的旅途中,一个个体焕发出了创作灵感。
”王向明导演也特别强调了新版《歌唱》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点,这个戏不能像《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演民俗、演市井风情,甚至包括绝对意义上的北京地方特色在一定意义上都要规避。
我们要通过演出,建立起对那个时代的敬畏和缅怀;第二点,我们要用今天的方式来讲一个60年前的故事,而不是用陈旧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立起来的空间处理方式、服装、灯光等等都会和原来的版本有颠覆性的不同;第三点,我们整个戏,应该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热情、剧场的热情同时也有作为人物的热情。我们在建构空间的时候,都要有这样一种热情在里面。”
舞台设计出新招 在遵循戏曲基础上打破常规
新版曲剧《歌唱》的舞台将建立一个十字路口的格局,放弃侧幕沿幕以及常规吊景的使用,将舞台空间完全打开。十字路口将舞台划分为四个可以独立和贯通的空间,空间可大可小,可实可虚,结合多媒体影像的介入,视觉呈现富于想象的空间。而在舞台前面的巨大的火车头,也会是整部戏的重要道具。火车头,既是工业时代的象征,也暗示了一次旅途的开始。
在建组会现场,舞美设计刘科栋老师也对舞台的设计进行了阐述。他在舞台设计上既有对传统戏曲遵循,也会有对常规的打破,他表示,“遵循,是基于我对戏曲的尊重和学习,我们不要去破坏戏曲。我希望在遵循戏曲的高度假定性的原则上,在舞台的空间构置上,脱离写实和纪实的层面,打破常规,强调王同志一个艺术家创作过程的情感的澄澈、浓度和集聚,灵感的那种脆弱、倏忽而至与迸发,建立起一个伟大时代和伟大的艺术作品的来临前的那种交会和碰撞以及不可阻挡、呼啸而来、百废待兴的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