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在马克思哲学的新视域中,哲学发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都只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才能得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

【核心提示】在马克思哲学的新视域中,哲学发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都只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才能得到理解。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只是在哲学的思辨中完成,而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中,反思其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这决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必须在这些维度上同时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只是从一般物质生产出发的哲学理念,更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哲学批判。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双重逻辑:“人类学”意义上的一般物质生产逻辑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时期的资本逻辑。

生产逻辑的引入

如果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马克思的哲学理念,生产逻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那么首先就需要说明生产逻辑的引入在哲学史上的意义,并从中说明马克思哲学的本性。生产逻辑不仅是一种经济学的话语,而且是一种哲学的话语,在这一基础上,传统哲学的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哲学是一种强调意识内在性的哲学,而在马克思哲学的新视域中,哲学的基础发生了变革,即不再是意识的内在性或与之相对立的外在物质成为哲学的基础,哲学发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都只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才能得到理解。这才是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理念进行变革的意义所在。

就人类自身的发展而言,物质生产过程具有双重意义:第一,正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的交互性关系,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本身;第二,物质生产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随着生产劳动的展开,人通过目的性的劳动改变了自然存在,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劳动陶冶自然”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深入地论述了这一点。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下,人们所面对的首先是经过劳动改造了的自然,而不是费尔巴哈所想象的那个没有经过人类影响的初始自然。费尔巴哈的自然概念虽然有其哲学批判的意义,但在历史的意义上,这种批判只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并没有达到黑格尔的思想高度。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黑格尔曾以主人—奴隶关系说明这一点。在黑格尔看来,虽然奴隶听命于主人并成为主人享乐的劳动工具,但奴隶在陶冶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并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最终获得了真正的自我意识。黑格尔的论述虽然有强烈的思辨特征,但劳动对人的发展的意义这一思想,却被马克思继承下来。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正是生产劳动的发展,才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客观条件,也是共产主义实现的物质条件。只有在生产力的发展中,人们才能摆脱贫困状态,才能建立起普遍交往。物质生产的发展,不仅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前提,而且创造出人的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用于获得生活必需品的劳动时间越来越少,用于发展自身其他能力的时间随之会越来越多,对这一时间的占有就是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不仅在时间上是这样,在空间上也是这样。正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们才能摆脱空间的限制,从地域性的存在中脱离出来,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

资本逻辑的凸显

如果说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双重逻辑的对位是不一样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生产逻辑起着支配作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资本生产具有人类学的意义,但却是资本逻辑统摄生产逻辑。“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

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体现人的主体本质的对象化活动被异化所支配,生产逻辑意义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分工变成了这种异化的现实根源,协作与机器的意义也同样被资本逻辑所改变,生产力发展所节约的时间,本该成为人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却成为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条件。在人类学意义上物质生产逻辑能够展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地方,在资本主义社会都被异化为人的空虚化。可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分工、机器等的说明,实际上是按照双重结构展开的:一是生产逻辑意义上的说明,一是资本逻辑意义上的说明。后者是对前者的重新审视,同时前者又构成了批判后者的重要参照系。资本逻辑批判在分析资本的运行中,最后要解决的正是特定阶段的生产逻辑所面临的被支配问题,从而使生产真正成为人的自由的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链接:资本主义工厂中的生产状况

在一个组织得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所有这些改进都只会受到欢迎;但是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进行得正激烈的地方,个别的人把一切利益都攫为己有,从而剥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资料。机器上的每一种改进都抢走了工人的饭碗,而且这种改进愈大,工人失业的就愈多。因此,每一种改进都像商业危机一样给某一些工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即匮乏、贫穷和犯罪……由于头一个发明——一个工人摇动的珍妮纺纱机的生产能力至少比一架普通纺车高5倍,所以每一架新的珍妮纺纱机就要使5个纺工失业。生产力比珍妮纺纱机大得多而且也只需要一个工人操纵的水力纺纱机就剥夺了更多的人的生计。

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机器的改进对工人只能产生不利的并且经常是很严重的后果;每一部新机器都会带来失业、匮乏和贫穷,而在英国这样本来就几乎总有“过剩人口”的国家里,在大多数情形下失掉工作就是一个工人可能遭遇到的最倒霉的事情。不用说,技术不断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失业所产生的这种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对于一个生活本来就已经十分动摇不定的工人,起着怎样使人泄气,使人沮丧的作用呵!要避免陷入绝望状态,在这里工人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在内心里、在表面上都反抗资产阶级,或者过酗酒和放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