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走体力衰竭 提高教练水平走出国门是解决关键

2017-10-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锦赛上犯规被罚,这是折磨中国竞走选手几代人的老大难问题.从1987年的罗马世锦赛起,当时的世界名将关平就在领先进入体育场之前,被裁判无情罚下;2003年世锦赛

世锦赛上犯规被罚,这是折磨中国竞走选手几代人的老大难问题。从1987年的罗马世锦赛起,当时的世界名将关平就在领先进入体育场之前,被裁判无情罚下;2003年世锦赛上,一大批中国竞走选手被罚下,创造了一大“奇观”。蹊跷的是,中国竞走选手在奥运会上的运气却一直不错。1992年陈跃玲享受了俄罗斯选手被罚的胜利果实,“拣”了块金牌;2000年奥运会,王丽萍也因对手被罚夺金。

世锦赛和奥运会的悲喜剧交替上演,国际裁判却是同一拨人,其中奥妙鲜有人知。但中国选手的技术动作让国际裁判看着“咯眼”是不争的事实。从80年代王魁教练调教出的第一批名将徐永久、阎红和关平,到后来本土教练培养出的王丽萍、宋红娟和朱红军等人,技术上都是小步高频、骨盆动作不明显。

这种“中国特色”的动作适合东方人身体特征,但和国际流行的大步送胯技术动作明显有别,很容易给裁判造成“小跑”的视觉印象。技术不过硬依然是我国竞走界最大的症结。

第二个症结是,中国竞走选手在世锦赛上常出现“体力衰竭”的现象。1995年瑞典世锦赛上,我国男选手赵永胜一马当先后,体力衰竭退出比赛;6日,朱红军和刘云峰最后都“走不动了”,7日宋红娟亦是如此。体力分配不当看似是战术安排问题,但根子很可能是教练水平欠缺、没深入分析对手和对自己实力估计有误造成的。

巴黎大赛惨败后,中国竞走界提出“技术是生命”的口号。这两年,在国内外比赛中,中国选手被罚现象明显好转。但圈内还有人留恋“中国特色”,甚至向国际田联讨说法。这不是明智之举。当然,如果用慢动作细抠,几乎没有人在竞走中不出现“腾空”的。

正因为有裁判主观判断的“缺陷”,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甚至一度想取消竞走项目。但既然是主观判断,就不能和裁判“叫板”。如果想让裁判顺眼,第一是修正动作;第二是多参加国际比赛。国际大赛中,夺冠的通常都是老将,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天天在裁判眼皮底下走。竞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排斥新人的项目,此点很无奈。

另外,动作发生在选手身上,但根子很可能出在教练身上。中国竞走教练多是师傅带徒弟,国际视野不够,对多参加国际比赛多有抵触心理。虽然田管中心提倡多出国参赛,但中国竞走界还有“土包子”心理,和长跑界相仿,认为在国内训练比出国比赛重要,不珍视出国参赛机会。这势必造成“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一到国际大赛,见到世界强将腿肚子就发软现象。

“体力衰竭”问题也和教练水平有关。中国田径界鲜有孙海平那样有脑子、有水平的教练,尤其是在竞走和长跑界。不懂英文、不接受以赛代练观念、过于迷信高原训练等。中国教练需要出国开拓眼界和水平。

克服这两大症结,关键是要走出国门,不能故步自封,改变观念。竞走项目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金项目,不解决这两大症结,夺金就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