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怨于魁智 《西安事变》首登京剧舞台 于魁智再续少帅情缘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西安事变>首登京剧舞台 于魁智再续少帅情缘于魁智国家京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汇集顶尖创作阵容创排的现代京剧<西安事

原标题:《西安事变》首登京剧舞台 于魁智再续少帅情缘

于魁智

国家京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汇集顶尖创作阵容创排的现代京剧《西安事变》,将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于10月12日在梅兰芳大剧院登台。剧中粉墨登场的历史人物张学良、周恩来、宋美龄、蒋介石、杨虎城、赵四小姐、谢葆贞,将分别由于魁智、朱强、李胜素、王越、胡滨、吕耀瑶、朱虹等名家新秀饰演。

交响乐营造史诗气象,古城元素呈现视觉纵深

从去年11月开始策划,国家京剧院便开始联系中央文史档案馆、赴国家图书馆等地调取相关文本和音像资料,直至去年底组成了强大主创主演团队。今年2月5日至8月20日,十易其稿,并十余次组织院内外文学、导演、音乐、党史、军史专家,及剧组主创,召开剧本论证会、研讨会、座谈会。

今年3月,编剧孟冰、导演娄迺鸣、音乐作曲唐建平、服装设计蒋典和制作人池浚等人专程赴西安采风,考察西安事变旧址、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止园别墅、华清池五间厅、骊山兵谏亭、蒋介石藏身处等地。剧中将用交响乐营造史诗气象,古城元素呈现视觉纵深。

音乐作曲唐建平介绍:“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用交响乐伴奏京剧,而是让管弦乐器和京剧乐器在演奏中各扬所长、融会贯通。比如开场时张学良被迫带兵阻拦学生时的混乱场面,单靠京剧乐器很难营造那种感觉,这时加上交响乐就能很好地表现出纷乱的情景。

”舞美设计边文彤在阐释创新之处时表示:“我们在材料的运用和制作方面都做了一些不同的处理。比如要怎么把当时的西安古城搬到京剧的舞台上来,我运用了解构的方式,提取西安的特有元素,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当时的西安。”

十易其稿,孟冰13天读完40本书

写京剧是金牌编剧孟冰多年来的夙愿,“1987年去老山前线打仗,怕司机睡觉,我就几出戏反复唱。当了编剧之后,也抽空学学老戏,但让我写京剧,我却不敢。”在他看来,这段历史在揭秘的时候都会有各种真相,究竟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所知的真相到底有多少?这期间,他居然找到了一份连档案馆都没有的资料,通过当时的各种谈话,些许看到了一些真实。

“这出戏力图还原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这段时间起到的重要作用。而这其中,我们看中的还有张学良、杨虎城这样的热血男儿对民族负责任的精神。”

孟冰透露,为充分还原历史,他曾用了13天时间,闭门谢客,废寝忘食,阅读了40本有关西安事变的书籍和资料,直到事件的画面和细节清晰地再现于他的脑海中。“通过看书,我在跟这些历史人物进行着心灵对话、我能理解他们,我也有过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那样一种热情、一种冲动、一种奔放、一种爆发。

当时,张学良才36岁,杨虎城大他几岁,他们也是时代的年轻人。在那样一个大的历史变迁面前,他们那种对民族的感情,那种国仇家恨、那种激情、那种豪气、那种男子汉热血担当的精神,我特别愿意去展现。”

“京剧是米,经过酿造成了酒,酒给人以激情”

虽然西安事变面对的是大时代、大场面、大事件、大人物、大主题,但导演娄迺鸣称,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所有‘大’中的‘小细节’,事件发生的‘那一刻’,每一个角色如何面对事件,内心经历了怎样曲折婉转的起伏动荡;又如何用我们自身的,从童年起就练就的,京剧特有的基本功——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外化成京剧这一艺术形式,来演绎那一特定的历史时刻。”

正是因为西安事变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人物也是历历在目,有些甚至是从小在教科书上就读到过的,因此娄迺鸣表示,“我们所讲的故事不能距离真实远了,人物、地点、事件要尽量还原于本真,以形似开始,向神似努力。”没有了髯口、水袖、帽翅、翎子、纸扇、罗帕,怎样强化表现力?娄迺鸣说,“这些东西都连着心呢,都说着话呢,而且还把人物的线条,韵律展现出来,带给观众具有形式感的美。

没有了这些,有没有别的,能外延你内心的东西?因此要从细节入手去突破。

例如为体现蒋介石被追击时的狼狈,演员王越说台词时手要微微抖动,但幅度不能太大,这样既能体现一个人在危急情境下的本能反应,又能表现蒋介石因身份顾忌而具有的心理状态。”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完整的京剧大戏,但娄迺鸣有一段形象的阐述,“说文学是米,煮成米饭还是米;说诗歌是酒,同样是米,经过酿造成了酒;说话剧是米,煮成米饭还是米,给人营养;说京剧是米,经过酿造成了酒,酒给人以激情。

两面之缘,“小老乡”演绎传奇长者

刚刚作为观礼团成员亲历了“九·三”大阅兵的于魁智,希望通过排演该剧,表达一个戏曲工作者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态度与情怀:“每次国家民族的重大节点上,我们戏曲演员都是有态度的;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硝烟,但应通过表演告诉后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排练场上,于魁智的绝活不光是台词唱腔烂熟,还能把全剧所有角色的台词唱腔熟记。这一切源于他超常的付出——推掉所有日常事务和演出安排,每天排练12小时以上,清晨赶到排练场与琴师鼓师对腔,半夜还与唱腔设计商讨细节。

有趣的是,于魁智与年龄相差60岁的张学良曾有过两面之缘。早在1993年,于魁智随中国京剧院首次组团赴台湾演出,张学良便一连看了6场,并盛情邀请主演到其家中作客,席间他连声称赞于魁智:“真是唱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