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张学良 杨瀚:我理解张学良不愿意再谈西安事变

2017-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   主持人:一开始杨虎城跟地方力量联合的时候应该就有这个想法.您这是在回顾杨虎城将军的一生,而西安事变是杨虎城生命中最华彩的部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

   主持人:一开始杨虎城跟地方力量联合的时候应该就有这个想法。您这是在回顾杨虎城将军的一生,而西安事变是杨虎城生命中最华彩的部分,从您的叙述里面能够感觉到杨虎城将军详细准备了很久,但是应该说发动这个政变一方面有点机缘巧合,在政治上想的一开始还是有些简单。

杨瀚:当时最没想到的是苏联的反应,这是最大的问题。西安事变发生以后,最早跳出来的就是《消息报》和《真理报》,还有电台发表了很多评论,说这是日本特务分子挑动的阴谋暴乱。反倒日本人很聪明,静观事态发展,这是他们最没想到的。

但是杨虎城在事变发生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在等张学良的时候准备凌晨行动,9点多钟到指挥部集合,等的过程就讲,这次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失败了没关系,只要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这点失败是值得的,其它实力派不跟没有关系,老百姓会跟的,民心所向。

最后的反应恰恰说明这个,西安事变,小知识分子、老百姓、工农群众都是很拥护的,还有广大的红军战士也是很拥护的,反过来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包括蒋梦麟、闻一多反对,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是当时的中产阶级,和政权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杨虎城做这个事反复强调是为国家利益,八项主张也好,没有一点个人的私利在里面。

西安事变结束以后,当时杨虎城被迫出国,出国的主意是谁出的?现在查到是张学良出的。在蒋介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给蒋介石出了两个议案,首先把东北军调离陕甘地区,同时让杨虎城出洋半年,杨虎城在陕北的威望很高,他只要在,军队就不好控制。

蒋对张学良言听计从,因为他觉得,张学良肯定是听了教唆,要不然不会对他下手的。杨虎城出国之后不久就是七七事变,他先到了美国,宣传抗日,然后急不可待要回国参加抗战,这之后很多次向蒋介石打电报要求回来。

他还想去欧洲,通过欧洲到苏联,从苏联回到北方甚至可以直接到陕西地区。而且他专门通过渠道向苏联方面提出了这个要求。恰恰在这个信息转达以后,他收到宋子文的电报,暗示他回来。因为之前全部是禁止和不同意,那么这个电报他当时也分析回来之后的可能性。

不过他认为自己是为抗战发动的事变,抗战开始了,哪怕把我牺牲了也问心无愧,他明知道要死也要回来。现在作为国民党对这些事实都不承认,大家都知道蒋介石写日记也好,哪怕捡一点儿纸屑这样的好事都要记日记,但是杀了多少人这些他不记。不过这个事实是掩盖不了。

主持人:从这一段可以理解为什么张和杨最后的结局完全不一样。

杨瀚:是的。站在蒋介石方面,对张学良可以理解为上当受骗又觉悟了,但是杨至死不渝。蒋介石派过两个大员去劝他,当时蒋介石发动内战,想让他出来作证,说是共产党策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在他的历史上西安事变是他的奇耻大辱,如果杨替他出来说一句话,马上形象倍增,历史就改写了,结果杨死活不认这个帐:历史会证明蒋先生做错了还是我做错了,我就是把牢做到死也是这个态度。

         主持人:当时跟杨虎城将军一起被捕的还有谁?

杨瀚:当时被捕的只有他一个人。但是当时,祖母叫薛宝珍,当时打听他的下落,就要去找他,而且带着孩子。祖母还是比较大意,以为和张学良的待遇差不多,两个夫人可以轮流陪伴,没想到去了就被抓起来了。蒋介石认为是共产党唆使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其实事先共产党并不知道。

当时共产党和杨虎城、共产党和张学良,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三条线并行,并不交叉。中共到达陕北之前,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去找他,这是第一次接触,毛泽东一共给杨虎城写过三封信,开始建立共产党和杨虎城的直接关系,共产党关心的问题是希望建立交通站给红军补给,杨虎城则希望在陕北建立西北大联盟,成为抗日基地。

所以杨虎城和共产党没有谈拢。共产党到陕北之后,张学良失败之后看到红军那么能打仗,对他打击很大。

张学良跟共产党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于是主动通过好几条线,通过共产国际的关系,直接和陕北红军建立了联系,张学良去和周恩来谈了两次,张比较爱冲动,只要谈得高兴了,政治信仰就变了,就要求入党。结果共产党也很重视,打电报到莫斯科要求批准,莫斯科坚决不同意,那时候共产党重大问题全部听共产国际的。

这两个人在发动西安事变的时候都没有向共产党汇报,西安事变之后周恩来第一天去见了张学良,第二天见了杨虎城。当时杨虎城就谈到共产党对他的不信任,因为此前共产党两次撕毁和十七路军的协议,消灭他的军队,包括杀了本身也是共产党的干部。这在杨虎城方面留下非常大的心结。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把党内的斗争包括和张国焘的斗争都告诉了杨虎城,算是完全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