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颂的歌 歌唱家郭颂去世代表作《乌苏里船歌》是其人生遗憾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陈苑)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郭颂于今天上午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郭颂以演唱东北民歌著称,曾创作演唱了<新货郎><乌苏里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陈苑)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郭颂于今天上午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郭颂以演唱东北民歌著称,曾创作演唱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我爱这些年轻人》《甜透了咱心窝》等50余首作品。郭颂去世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在网上悼念送别,“《乌苏里船歌》歌声不绝!郭老师一路走好!”歌手龚琳娜也在微博中写到,“他的东北民歌深入人心。《乌苏里船歌》永远难忘!”

从小与音乐结缘 因《黄河颂》改名郭颂

郭颂于1931年出生于沈阳,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出身。虽然生活寒微,但是父亲却有着一门吹箫的爱好,而他的哥哥更是喜欢唱几口戏曲段子。读小学时,郭颂的一个老师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把一些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大家,郭颂受益匪浅,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音乐基础。

此期间音乐成绩突出的郭颂,在某一堂数学课上,老师让他回答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结果他硬是把3 4=7这样的题,给读成了“咪加发等于西……”结果惹得大家伙儿哄堂大笑,老师更是哭笑不得。

父亲督促郭颂努力学习,郭颂也想当个工程师。读中学之后,他越来越发现自己没有半点数学天分,只有搞文艺活动的时候,才有用武之地。唱歌、赛歌、教歌、拉歌,他把学校文艺团体搞得生龙活虎,所以校长硬是看中了他,把他安排到了鹤岗高级附属学校当了三年音乐老师。

郭颂原名郭增发,有着祈望增产发财的吉祥寓意。给他改名字并且在他的人生之路上起了重大作用的,是他的一位好友———洪钧。洪钧当年是从延安来支援东北文艺建设的老革命,原先一直都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文工团工作。洪钧能歌善舞,学识渊博,他帮助郭颂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东北民歌。1952年,洪钧鼓励郭颂在业余时间搞合唱,还亲自担任指挥,后来在搞一个大合唱的时候,洪钧叫他唱《黄河颂》,又给他改名为郭颂。

艺术人生遇贵人 当年红极一时有秘诀

1953年,郭颂调入黑龙江省文工团。当时正是“土洋之争”盛行的时候,团里很多人都愿意学习小提琴、美声唱法,郭颂被看作只会唱小调的演员,他却凭一股子拼劲,意志坚定地将自己的路子走了下来。

他也跟一位俄侨学习美声唱法。但是美声唱法演唱的歌曲在基层演唱时没有什么反响,相反《丢戒指》《王二姐思夫》这一类歌曲却大受欢迎。于是他在演唱歌曲和创作歌曲的时候认定:歌里要有故事、有人物,有表演。这几个要素成为他当年红极一时的法宝和秘诀。

1953年东三省音乐舞蹈汇演,22岁的郭颂演唱的东北民歌受到老一代音乐前辈的肯定,他在文工团乃至东北文艺界的地位得到了初步认可并且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成为了新崛起的民歌大红人。

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郭颂靠东北民歌《丢戒指》轰动整个音乐周。在后台,他第一次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女高音歌唱家王昆。王昆鼓励他:“你的歌很有特色,有这么强烈的民众反响,真是不简单,以后你一定要走这条路……”正是在王昆的推荐下,才有了随后郭颂在各种舞台上频繁展示的机会。用郭颂自己的话说:“这是我的贵人。”

代表作《乌苏里船歌》是其人生遗憾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作为郭颂的代表作,《乌苏里船歌》不仅被传唱了几十年不衰,还一举被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教材当中。但在1992年,这首唱了一辈子的《乌苏里船歌》却把郭颂送上了被告席。

赫哲族人说他侵权,擅自把这首歌说成是自己的创作。对此,郭颂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赫哲族本来就没有几首民间歌曲,而且大多不完整。”他表示,《乌苏里船歌》是他取了赫哲族表现女子思念丈夫哀婉情绪的两句,加了劳动号子,创作了这样一首表现快乐生活的艺术歌曲,那完全是三段体的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全新的创作。

最后官司的结果是著作权归郭颂和另外两位合作者,但必须标明是根据赫哲族民歌改编。经过了这件事,郭颂的孩子们觉得他一下子老了很多。郭颂说,这在自己的人生中种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自己即使到临终的那一天也不会感到安心。

(参考: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网、京华时报、新闻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