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尼帕妈妈获资助所想到的
好人必有好报。请看报道《阿尼帕妈妈获资助》:新年伊始,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委托,中国志愿基金会会长甘英烈专程赴青河县看望并慰问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并送去了12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帮她老人家建房……(见《新疆日报》2012年1月5日一版)
“太好了!早就该这样!”这是光荣所得,笔者由衷地为阿尼帕妈妈高兴。笔者以为,但凡有良知的人们一定会有同感。问题的焦点倒不是那12万元人民币,好就好在把“好事做实”。从而说明,表彰道德模范不仅是褒奖荣誉,也体现实实在在的实惠,落实在具体的关爱上。中央送去一笔可观的帮扶资金,安慰的不仅仅是一颗金子般的心,而是让中国许许多多善良、友爱的心再次得到了慰藉与尊敬,温暖和爱护,善莫大焉。
几十年来,青河县阿尼帕妈妈收养了十几名维吾尔、哈萨克、汉、回等多个民族的孤儿,用友善友爱支撑起好大一个家。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闪烁着道德光辉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新疆精神凝结的民族团结、和睦和谐壮丽诗篇。阿尼帕妈妈思想境界的崇高、道德情操的壮美,不仅感动着当地、感动着新疆,也感动了当代整个中国!
当下,社会道德状况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曾几何时,由于社会上道德滑坡、失德行为司空见惯,让人们倍感焦虑。虽然,我们有血浓于水的大爱妈妈阿尼帕,有为救坠楼小妞妞奋不顾身而自己受伤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然而,小悦悦被撞事件,18个路人未去施救那种失德行为的可恶,所折射出的冷漠与残酷,让人痛心疾首。
人们不禁要问:“怎么会成这样?”这不能不是当今社会难忍的隐痛,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惶惑;因为一起个案,一时间,舆论聚焦“路遇倒地者该不该帮扶……”有失偏颇以至使之成为不少人“向善不敢善”的心理源头。
这难道还不足叫人们困惑与纠结?可见,社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净化社会环境依然艰难,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社会每一个人都自觉来做。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滋润社会和谐、团结友善的甘霖,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间断的引导和鼓励,更需要持之以恒、具体的关爱。中央领导同志对全国道德模范进行资助,表明我们坚持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尊崇道德模范,高度褒奖道德模范所履行和坚守的美德,以此证明高尚道德永远是精神文明瑰宝。
资助道德模范或者有道德的好人、老实人,把好事做实,不仅能证明“好人有好报”,还真正体现了一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社会公正、公平与正义,也是对不道德行为的否定与贬斥,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和应当倡导的。
资助道德模范,激发并鼓励人们见贤思齐。奖励以至资助道德模范,正是向社会表明了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它从某种程度上告诫人们,鄙弃不道德行为理所当然,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己点燃一支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