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者追忆肯尼迪遇刺:看见肯尼迪妻子捡头盖骨
22日,美国达拉斯,79岁的皮尔斯·奥尔曼站在市中心教科书仓库大楼七层窗户边,向下眺望楼旁的埃尔姆大街。他说:“每次来到这里,一切仿佛昨日,就在眼前。”
1963年11月22日12时30分,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轿车驶过达拉斯埃尔姆大街,几声枪响后,肯尼迪倒下。
老人当年目睹肯尼迪遇刺的全过程,还在事发几分钟后,与行凶后正要离开现场的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打了照面并短暂交谈。新华社记者在肯尼迪遇刺50周年之际,联系到老人,听他讲述那个历史的瞬间。
“那时我在一个电台当项目经理,也做报道。肯尼迪遇刺前一天晚上,我记得我还在电视里看了关于他的新闻。我当时非常崇拜他。我认为他很迷人,是个有才华的政治家,”奥尔曼打开了话匣子。
“第二天中午大概12时20分,我决定从办公室步行到教科书仓库大楼来看总统车队。办公室距离这里4个街区。我还记得,我们电台一个销售问我去哪儿,我告诉他后,他说他也去。于是我们俩结伴出发。”
奥尔曼步行到迪利广场后,站在埃尔姆大街的入口处、面对教科书仓库大楼的一侧。他回忆说,当天达拉斯几十万人走上街头,想一睹总统和总统夫人芳容,仅在迪利广场就有至少几千人。
“等了几分钟后,车队来了。我离总统专车最近时大概6米……没过几秒钟,枪声响起。我永远忘不了这声枪响。第一声枪响不太像是枪声,声音很大。我当时并没有把它与枪声联系起来。我潜意识认为,不可能是枪声。听响声,我以为是爆竹声或是逆火声。我抬头朝教科书大楼望去,发现五层开着的一扇窗户里,有人正在抬头往六层望。我目光移开的时候,第二枪响了,紧接着又一声。”
奥尔曼回忆说,第一声枪响和第二声大概间隔两三秒钟,第二和第三声紧挨着。人群陷入混乱,现场乱成一锅粥。在人群开始骚动前那一两秒钟,奥尔曼看到,“第二声枪响,肯尼迪反应并不剧烈,他向左晃了一下。但是第三声枪响,他应声倒下。杰奎琳尖叫着站起来踩在座位上,往车后盖上够着什么东西。事后我们得知,她正在捡肯尼迪被打掉的一块头盖骨。”
“第三声枪响后,总统乘坐的车短暂停了一下,我看到前座的一位特工起身转过来,朝教科书仓库大楼的高层看。很快车就开走了,消失在视线中。”
奥尔曼说,整个事件前后也就七八秒钟,“太意外,太突然,太惨烈,太骇人。”
奥尔曼说,“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得找到电话,给电台报信。而离我最近的电话就在教科书仓库大楼里。”
奥尔曼迅速跑到大街另一侧。“我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对小男孩趴在地上。我问他们:‘你们还好吗?’夫妇中的丈夫答非所问地说:‘他们射中总统了!他们打爆他的头!’由于他们离总统比我要近,所以我知道这个回答意味着什么。”
“在大楼门口,一名年轻男子走出来。我向他表明身份,问他电话在哪,他扭了扭头,说‘那边’。接着我就找到大厅里的电话,一开始死活拨不通,十几分钟后才接通。这期间我的脑子很乱,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如果说‘总统遭到枪击’,可是这事关一国之首,而我并不确定他被枪击中,他的情况如何。
虽然我听到那个丈夫的话,但是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夸大其词、反应过激。我不能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我脑子里另一根弦又绷紧了……那时候我们冷战思维浓郁。万一这是个阴谋,如果我对电话里说‘总统遭到枪击’,有人监听,他们听到后就会说‘行动计划第一步达成,接下来第二步’……这时电话接进来了,我完全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事后听录音时,我说了听到几声枪响,其他目击者说的话,但我并未证实总统遭到枪击。”
“我大概12时22分或者23分来到教科书仓库大楼,一直待到下午1时左右。这时警察封锁了大楼,一名情报官员走上前,让我挂断电话离开。我跑着回到办公室,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总统死了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我做了一段简短的广播新闻,进入机房,三天三夜没出来。”
“三个星期以后,”他突然接着说:“我接到特勤局的电话,他们想了解出事那天我在哪、做了什么、见了谁等等。他们后来找上门来,我给他们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一个特工要我重新描述在教科书仓库大楼门口遇到那个人。我又说了一遍。”
“这时他问我:‘你知道奥斯瓦尔德(刺客)的证词吗?’我说不知道。他说:‘嫌疑人说他离开大楼时碰到一名自称记者的男子问他电话在哪里。根据我们的判断,你就是奥斯瓦尔德所说的那名记者,奥斯瓦尔德就是你在门口碰到的男子’。”奥尔曼有一丝激动,“他们继续问我:‘你能提供关于他更多的细节吗?’我想了想,说不能。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直到他们起身离开。”
记者问:“你当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回答:“我只记得他瘦瘦矮矮,眼珠发黑,除此之外,没了。”
奥尔曼最后说:“现在我们无法把关于肯尼迪的传说、神话和事实分开……关于肯尼迪和他的死亡的各种论调不会消停。他的传说将继续。”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