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文化】张三丰与福泉文化
据了解,福泉市历史文化悠久,自秦建制两千多年来,积淀了以“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为代表的厚重文化,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
多年来,福泉市充分依托境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旅游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手,以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为切入点,积极聘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文化顾问,并组织开展了“福泉·南京石头城对话”“福泉·南京·武当山三地话养生”等多场文化交流活动,让专家为全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把脉支招”。
两天时间里,专家们先后来到竹王城、万山墓、福泉山、小西门水城等古迹实地考察,同时结合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就每个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的包装策划以及规划设计等内容与福泉陪同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交流。
在竹王城遗址,沿着穿城而过的杨老古驿道,专家们从残存的东城门出发,一路聆听和感受2000多年前汉代夜郎文化的神秘。城内每一块石碑、每一处残墙废墟,甚至每一个传说,都让每个专家惊喜不已。
而莲花崖下石壁上相传为明建文皇帝所写的“天削芙蓉”四个大字,更是让所有专家眼前一亮,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不同角度地进行记录,探讨交流明代这段历史的点点滴滴。
在福泉山和万山墓,专家们追寻着张三丰和沈万山这对师徒的足迹,再次走访了吊井、草鞋井、浴仙池、龙虎池和回生桂、高真观、礼斗亭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瞻仰了沈万三墓地和墓志铭文,沉醉在穿越时空“对话”古人的境界中。
明史专家商传在参观考察中表示,福泉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品牌,沉淀很厚重,特别是以张三丰和沈万山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和商道文化,这是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可以考虑明年举办“福泉山论道”等类似的文化活动,将福泉的文化品牌对外推介出去。
通过实地考察,福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都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为福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点赞,并对福泉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的做法表示高度赞赏。
专家们表示,通过两天的故地重游,再次深刻领略和感受到福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作为福泉的文化顾问,他们将发挥所长,积极为福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让更多前往福泉旅游的游客以及当地的老百姓真正认识福泉,了解福泉,共同传承和弘扬好福泉文化。
===============
鱼梁江流过黄丝镇和马场坪镇,到达福泉南边的三江口大桥,过桥就进入市区了。这里,人文古迹甚多,“张仙祠”(又称“张三丰仙人祠”)就是著名的一处。
张三丰的神话在贵州各地均有流传,就我所知多为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修桥补路的事。当年下乡当知青路过离福泉100多公里的乌当区水田乡“三间桥”,当地人就说这座三孔石拱古桥在修建时,因缺银两陷于停工,是张三丰漫游至此往空中抓来一坨银子,才修好了桥。完工后还剩一小坨银子,张三丰将其随手一丢,就挂在了两里多远的崖壁上,任谁也无法摘取。据我分析其实那是一坨白色岩浆。福泉市国家级文物“葛镜桥”,传说也是张三丰感于葛镜为民捐资修桥两次不成,第三次,张三丰托梦叫福泉城内的百姓每家做一墩豆腐,亲手点化豆腐为方石,才修成的。这当然是神话。张三丰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多行善事的实实在在的人。
“张仙祠”在福泉山上,山门上,“福泉山”三字为大书法家启功所题。过山门百余步是金碧辉煌的大殿。两侧石壁上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的题词:“武当山得道,福泉山成仙”。福泉山与武当山齐名。
史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今辽宁彰武西南地方人。他是明代道士,武当道派创始人,太极内家功夫开山鼻祖。有介绍说三丰生于宋,仕于元,显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为避朱元璋诏求,漫游云、贵、川,曾在云南会晤被朱元璋流放至此的弟子沈万三。在回襄汉途中见福泉山山奇气灵,清江如练,遂留下结庐修道八年。他在福泉留有诗赋300多首(篇)和众多书画楹联,并留有多处遗迹。有观点说他对福泉元明文化起承先启后的作用,并影响600年间福泉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有学者认为福泉文化为“三丰文化”。正如有观点认为修文文化为“阳明文化”一样。
修行成仙的事我不相信,对“三丰文化”也知之不多。但三丰的为人行事,我认为有积极的地方。他曾仕于元朝,并不因朱元璋的“光复大汉”而盲目认同封建统治者的合法合理性,不依附朝廷,而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体现了一种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和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从这点上说,三丰早已成仙了。他在修行中苦读经典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为贵州文化的开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犹如当年王阳明在龙场和贵阳开展文教活动一样,促进了贵州的文教发展。王阳明是被供奉于庙堂的人物,张三丰则是雅俗共赏,在民间名气很大。但王阳明在哲学思想上的建树,又是张三丰不可追及的。古今凡有大意志者,必有大成,三丰不管是静坐修炼还是思索人生社会问题,都表现出坚强的毅力,终于取得正果,这也是立志做事业的人可以借鉴的。再者,撇开灵异传说中的荒诞成分,三丰多行善事解除一方危难这种事,应该是很多的,这也是中华传统道德观的体现,值得发扬。
有朋友对我说福泉曾有江南巨贾沈万三的墓,他的遗骨是后来才迁葬回老家的。我向当地有关专家请教,他们并不知道这回事,不知道是不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