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同志明星:詹姆斯·迪恩
詹姆斯·迪恩,一个曾经让整整一代美国人痴迷和疯狂的名字,如今,已经静静地安睡在美利坚加里福利亚,他的故乡,冰冷的土地下了……与50年代他所受到的狂热的崇拜,追逐相比,如今的詹姆斯-迪恩是寂寞的,冷清的,50年的时间像流过美利坚大地的河流,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或许,年轻的一代已经对他的微笑很陌生了,而年老的一代,在他们翻开旧相册的时候,印在当年心爱的相片旁边的这个名字,也许会让他们追忆起那繁花似锦的青春年华吧。
詹姆斯·迪恩,是四五十年代美国华纳公司的当家小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只拍过三部电影,《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抗》、《巨人》,就是这三部影片,使他成为了当年美国人心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和骄傲。
也许是命运的独特安排,和当年最瞩目的蒙哥马利一样,银幕上灿烂夺目的詹姆斯-迪恩和台下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上的他,陪伴他的,有热闹,掌声,鲜花,和美女,而台下的他,却是孤独,寂寞,伤感,忧郁,——在那个视同性恋为绝对禁忌的50年代的美国,他没有爱情。
只有一点是台上和台下的他所共有的,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叛逆的,桀骜不逊的个性。他的性格是孤僻的,多疑的,甚至是粗暴的,无礼的,他没有朋友,所有的人对他敬而远之,现实生活中的他,拒绝与现实作任何的妥协和沟通,这一点是他和蒙哥马利所完全不同的,后者可以把他对同性的爱慕倾诉给他最好的朋友泰勒,而迪恩却不需要他周围的人的理解,也因此,他只能活在自己脑海中胰想出来的爱情中,从而脱离了他周围的世界。
没有人知道如此孤僻的迪恩为什么会选择从事电影行业,但有一点大家是知道的,那就是他曾经报名参军,——他曾经想做一名军人。但因为他的同性恋倾向,他很快就被美国军队除名,他做一名军人的梦想也由此破碎。
同性恋的传言使得迪恩与周围的人们更加格格不入,他开始流连于当时好莱坞的一家家同性恋酒吧,他没有固定的同性伴侣,他沉醉在各种各样的性的追逐和狂欢中,后来,他甚至加入了一家SM的俱乐部,在SM的性游戏中放纵自己,他让自己堕落,他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性,酒精给填满了。这,也许就是他以自己对自己的虐待来向命运唯一所能作出的反抗和控诉吧,——只是这样的反抗,是多么地无奈和悲哀啊。
几个月后,迪恩主演的电影《无因的反抗》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攻势的配合的情况下公映,旋即在全美掀起了一场传奇式的迪恩热,并且迅速升温,成为好莱坞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狂热的一场死后崇拜,许多影迷拒不接受迪恩已经死亡的事实,华纳公司每天收到几千封的来信,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影迷,他们为迪恩在《无因的反抗》中所塑造的桀骜不逊的英雄形象迷醉,达到难以自拔的地步,甚至为他而自杀。
塑料的迪恩头像风行一时,他那被撞成一堆的银色保时捷跑车碎片和他摩托车下的零件也成了拍卖场上的抢手货。
和当时众多的青年一代一样,蒙哥马利也是迪恩崇拜的偶像,詹姆斯·迪恩在演出了第一部影片之后,曾给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打过一个电话。可惜当时电话那头的蒙哥马利心不在焉。迪恩死后蒙哥马利才看到他演的电影。一次酒后他哭着对朋友说,他很后悔。
迪恩和蒙哥马利的命运是那样的相似啊,他们同样拥有如此相似的,完美的气质和风采,——仿佛是前生注定的命运之轮的安排,他们的气质里同样打上了来自灵魂深处最孤独最忧郁而又如此息息相关的特质的烙印;而他们也最终同样成为那个时代所不能接受和排斥的同性恋,——他们无可奈何地爱着与他们同性的男人,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一生都在孤独的车轮里艰难地行驶,并且,最后,将他们的生命交给了一场可怕的车祸之中。
我常常想,为什么他们的命运会如此惊人的相似呢?为什么两个如此相似的人却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相逢呢?是上帝有意的安排吗?为什么善良美好的人却不能拥有一个好的命运呢?为什么他们就这样孤独,伤感地离开这个世界,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一个相爱的人,没有一双温暖的手……这就是命运吗?
现在,迪恩和蒙哥马利都已经静静地睡下了,而且,他们也永远不会醒来了,那么,就让那静静的清风,温柔的阳光,还有缕缕的花香,静静地守侯他们寂寞的灵魂吧,也许,另一个世界,可以让他们得到生前所不能得到的宁静吧……
如果说,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一片无家可归的云,那么,迪恩就是一道找不到方向的风,同时,他也是一场带给当年的美国,乃至现在,所有能看懂他的人们的具有强烈震撼力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