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毅版诸葛亮 如何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的差别?
题目是“如何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的差别?”,所以落脚是诸葛亮,不是这三个演员。 这三位演员演技有差距,但这个差距远远小于三个版本诸葛亮形象的差距,说白了:演员的演技不是表现一个角色的全部要素。
我的看法:第一,导演想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编剧怎么描述这个角色? 第三,演员怎么理解这个角色? 最后才是演员如何表达这个角色,演员的演技主要是这个部分。 所以三个版本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是在比较 94版《三国演义》中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 10版《三国》中陆毅饰演的诸葛亮 17版《虎啸龙吟》中王洛勇饰演的诸葛亮 如果抛开了三部电视剧平台,只从演员角度去看三个版本的诸葛亮,总觉得评的不全 然后一个一个看 94《三国》角色定位基本遵循原著,年轻时突出诸葛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傲气,入川后偏向于举重若轻看穿一切的自信,晚年是鞠躬尽瘁的忠贞和逆天而为的无奈。
弱化原著中智多尽妖的神诡,增加人性化的表达,使孔明形象更全面(比如《空城计》扇子掉在琴上才想到空城退敌)。
这个形象也更接近大众认识。 在描述角色上,94版《三国》给了唐国强或者说给了诸葛亮最大的舞台(这点是其他版本都给不了的优势)。全剧共5部,最后一部统一基本游离在外(演员都没几个一样的),诸葛亮出场时魏武帝观沧海祭袁绍的独角戏,二爷过五关的独角戏都过去了,赤壁之战各方角色轮番登场没一个角色能说抢占全部风头。
三足鼎立二爷的戏已经减少,等群雄皆末,南征北战基本成了诸葛国强和司马宗万的二人转。
可以说考虑戏份镜头时长,诸葛亮很有可能是老三国戏份最多的角色,次一点也是和刘备曹操位在前三。这样给了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和发挥平台,也使观众更容易记得这个角色。
这点是其他版本的诸葛亮没有的优势 演员理解就不必多说了,老三国举国之力,剧组为了让演员理解三国,基本是把演员往学术研究的层次上引导了。唐国强为了演诸葛亮特意去了定军山武侯祠,据说哭的昏天黑地。
没这份领悟,很难有后来的“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私以为诸葛形象最深刻的还是上方谷,一生付出一生追逐,一场大雨付之东流。印证卧龙吟中歌词“天道变异,运数难寻”,到头来人终究不能逆天。那种无声的表达是一个倾尽全力的人最后的失落。
这段已经不仅是演技,没有对历史人物的理解,甚至没有付出又失败的生活经历,都不能表达这段。 定位印象明确,表现戏份充足,演员理解深刻,加上唐国强演技水平,集如此多优势于一身,尚且不是无暇。
老三国各部剧组分开拍,唐国强刚进剧组拍的是汉中争夺战部分,情节不如前一部赤壁精彩,情绪不如后面托孤深刻,唐老师这部分的表现更脸谱化单一化,和前后的形象比起来,这段最差。但注意,人家是被自己比下去了。
真的以为塑造一个“封神”的形象,只是演得好就行? 相比另外两部,客观说,那条占优势? 新《三国》明显受时代影响,更想表现孔明“人”的一面。是人不是人不是妖,所以他会有人的情绪有人的缺陷有人的不足。
我不反对更改这个设定甚至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明,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孔明。 但新三国改了啥?想表现孔明不是神,所以把其他演的一个比一个神,都能把孔明比下去;想表现孔明内心的压力,所以一天到晚跟怨妇似的抱怨这抱怨那;想表现孔明最后的失落,直接吐血三升~设想下即使唐国强来演仰天吐血一丈红也很演出那种英气,你指望陆毅? 戏份也是少的可怜,隆中对铺了个床单没说两句刘备就跪了(是真的跪了)。
跪了没三分钟孔明也跪了(俩人拜天地?)整段剧情节奏感给人一种:内定的就你了,谁都别装,赶快走个过场大家下去领盒饭~ 骂死王司徒那段感觉就是一人说一段话还没咋的呢,王司徒就吐血三升,陆毅这时候的状态应该是一脸懵逼“我还没放大啊”。
又是一种:都知道我要死了大家赶快把台词念完我下去领盒饭了~ (对比老三国这段,刘备恭敬-放松-激动-真切,情绪变化明显;孔明出场的仙气-指点江山的洒脱-决定出山的真切,最后拜别还引出一段卧龙吟,这高下没得比 老三国骂死王朗,b站万恶之源,孔明的气势是一方面,同时王朗的表现也是一方面,这段戏比起新三国最大优势演员演技只是第二位,排第一的是整段的节奏感 ) 所以总得上,新三国是定位和描述脱节。
角色定位想推陈出新想融入新思维这点不反对,但表现能力太次。 想突出曹操的雄霸所以曹操干啥都是形象高大连撒泡尿都是戏; 想突出孔明的人性化所以各种变平庸直接由庙堂拉到了山寨演得像吴用; 想突出关羽的傲慢所以一直都是睡不醒的眯眯眼。
不知这种戏份偏移使人物形象变的单一呆板,高大的没立起来,弱化的是真弱化了。真就是把曹操尿尿的时间匀一些给王司徒吐血都不至于这么单薄。
本身想塑造新形象就是难度系数大,戏份时间和表现力都不够又给演员带上枷锁,演员除了用最直观的情感宣泄没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如果说陆毅演技和唐国强差8条街,那最终出来的成果就差的16扔远(一年一扔)。 至于演员理解多深不知道,对新三国关注不多没怎么听说陆毅下过啥功夫,不作为分析条件。
如果说新三国是表达能力不能达到定位的要求导致形象单薄,《虎啸龙吟》说老实话,我不确定他想表达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所有人包括主角都一个劲说诸葛亮很强,但剧情表现出的情况根本达不到众人的标准,比如司马狼顾一直强调诸葛厉害诸葛厉害,结果双方交手后,司马最大的困难和对手一直是曹魏后方队友。
去除掉所有因为队友掣肘司马去擦屁股的内容,诸葛本人基本没给司马造成什么困难,所有的计策似乎都被看穿。
所以这是想夸谁? 所有人都说诸葛执着(王洛勇独自在原野上行走那段有种千万人吾独往的气魄)。但由于诸葛能力弱化显得执着没啥用,最后由诸葛亮自己说出益州凋敝人有菜色,难道诸葛亮是死于自己是个战争贩子破坏和平而内疚(话说能看到自己死后二十年的经济形势算不算能力) 至于忠贞不渝鞠躬尽瘁都成了笑话,带甲士上殿抓大臣逼得皇上跪在自己面前,弹幕一阵“就该自己做皇帝”,“有军权就是有好处”,不看标题分的出来这是王莽还是孔明?就算说弹幕都傻,难道你编剧没有引诱的嫌疑?动不动就用追随先帝来逼迫后主,和第一部的老曹比不过是欺君弄权更悲情 因为内容限制,《虎啸龙吟》的剧情实际只是《三国》中南征北战一部,只表现诸葛亮老年状态,这样形象远没那么复杂,需要表现的情绪和形象比两部三国都少。
编剧只要老老实实的诸葛亮该有的戏份全演出来加上王洛勇的演技这个角色也能立住。
主角是司马懿所以不可能给诸葛亮太多的表现机会,要突出主角也能接受,但好好表现双方对决就完了,把其他人都演得智商不在线还一天到晚惹事,到底是突出才能还是突出莲花? 所以我的感觉这部剧纯粹是把诸葛亮当成噱头来衬托主角,根本就没有打算去塑造一个完整的形象。
说是黑诸葛吧,台词面上做的很足;说是夸诸葛吧,剧情上又显不出来,光靠嘴说显得假。名字叫《虎啸龙吟》想的咋的也给龙1/4的重要性吧,结果完全成了突出主角的花瓶,或许就是:杀人诛心不用刀。
当然相比其他角色,王洛勇还是有戏份的,魏国除了曹叡和曹真其他人不用认识,季汉这边马谡和姜维基本没区别,剩下的文武基本是群演,多给一盒盒饭你分的清马谡还是郭淮? 王洛勇本人的演技很好,但可能多年在国外工作对角色的理解可能还不如陆毅。
这段时间很火的英文版《出师表》确实朗诵的抑扬顿挫,但宣传电视剧时朗诵的中文版断句重音出错,或许是因为多年用英语所以仅仅将诸葛亮当成一个历史忠臣,符号化平面化理解人物。
所以上方谷王洛勇或者说《虎啸》的表现方式是扯了半天蛋,发现变天了焦急催促把对手弄死,向天祈祷把对手弄死,最后失败了愤怒。这种感觉更像十分害怕忌惮对手,总算得个机会弄死他结果没成功,完了恼羞成怒错失良机。
新三国吐血三升再尴尬但毕竟情绪是对的,《虎啸》的感觉表现的很好,但就是不懂这个演得是终究不能逆天的诸葛亮,还是一次埋伏失败下次再来的将军甲乙丙。 (老三国这段,诸葛无声胜有声,司马战败感慨我不及也指责底下人侥幸脱困有何可喜?这才叫英雄相惜 新三国诸葛仰天吐血,司马沉默不语,尴尬是尴尬但双方情绪对了 虎啸这段,司马仰天长笑举乌龟,诸葛一脸我就日了狗的表情,谁赢了啊到底?) 综上,老三国集导演编剧道具后期演员多方面原因,最终唐国强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最接近历史也最接近我们理解的诸葛亮。
新三国想讲一个新诸葛,但讲的不清内容不全演员不懂,最终留下了一个单薄矮小庸碌的诸葛亮 虎啸名义上这样那样讲,实际上根本没有把诸葛亮作重要人物甚至都不是完整人物去塑造,角色和情节对不上,最终只靠演员演技支撑,留下了一个局部闪光总体稀碎的诸葛亮 人性化弱化诸葛我不反对,但,借用以前看过的观点: 让神化的人物走下神坛没有错,但请记住神坛建在高山上。
对于后两个的问题,可能一个是能力有限,一个是别有用心 最后,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