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画廊 中国水墨画的创新者刘庆和
在线收听 前不久,中国著名画家刘庆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隔岸》,引起中国美术界的强烈关注。业内人士评论如潮,认为刘庆和的创作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探索。 记者一走进中国美术馆的展厅,就被刘庆和与众不同的画作吸引了。
一幅幅高三米、宽不到一米的水墨画作悬垂而下,每幅画大多只描画一个人体。画家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艺,以意境幽远的淡彩和留白,朦胧的画面,塑造形形色色的现代都市人,这些人物微妙的眼神表达着迷茫和捉摸不定的心绪。
在展厅正中,搭建有一个黑色木码头,观众登上码头,隔着一段空间,凝望过去,正是主题画《临池》。这幅宽近7米、高近4米的水墨画,整幅描画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游泳池,一个女人正在水中潜泳,众多泳客临池俯视,神情各异。
最有趣的是,观众站在码头上观望这幅大画的时候,仿佛也成了泳池边上的看客,既俯视着泳者,又隔岸看着画中泳池边上的人。 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国际策展人范迪安点评说,展览叫“隔岸”,就是表达一种距离。
人们身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现实与向往之间,都有一点距离。在记者现场采访中,发现这种“隔岸”的距离感触动了观众的心。 “感觉太好了,看得人很激动,冲击力特别强。整个画面,不光是手法,整个展览所包含的整体内容,让人看起来感觉很有冲击力,而且和你的心灵能碰撞出火花一样的那种感觉。
” 评论界认为,刘庆和的画作描绘了当代人的精神图像,包括欲望、憧憬、失落、无奈等等,具有鲜明的当代性。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殷双喜先生说: “刘庆和的绘画能够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表达得非常复杂,他没有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也不试图教育你什么。我觉得刘庆和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甚至也想不到的事情。
就这点来说,我觉得刘庆和在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毛笔和墨汁勾画线条,通过涂抹墨迹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等。水墨画有1000多年历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传统水墨画中,画家们注重绘画技巧和表达精神志向,包括松、竹、梅等植物都有约定俗成的寓意,而当下的生活却很难入画。
一些水墨画家尝试变革,将中国水墨画向西方油画靠近,但常常失去了自身之美。刘庆和作为水墨画家,也在不断地探索。他说: “水墨画在介入当代的时候,因为相对于传统水墨画的一种创作方式和解读方式,包括欣赏方式,我会更多的考虑到水墨画怎么进入当代,在介入当代的时候,怎么样能够保持艺术家的个人的一种创作状态。
” 刘庆和1961年出生于天津,20岁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这一年,他创作的第一幅中国画作品参加了“全国青年美展”,之后,他进入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连环画专业学习。
1987年刘庆和本科毕业时以连环画方式创作的石版组画《墙》,至今仍被美术评论界提到,认为当时他就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环境和当下的人文背景”的热衷与关心。
但是,接下来,他竟然转而学习被认为远离现实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原因是他自信地认为“关注当下生活,以这一准则来看传统,就不会被传统凌驾,进而突出'人和生命'。” 刘庆和对于中国画远离生活真实的传统套路和格式不以为然,一直试图拓宽中国画的题材领域。
他从30岁时开始都市题材水墨画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被塑造得非常具有当代感觉,比如松弛的肉体、僵直的胳膊、飘忽的眼神,这些图像不仅直面生活,而且充满想像力,将都市人复杂多变的情感表现得入木三分。
刘庆和的水墨画作品在国内外参展不断。这些作品或者因为以传统绘画的形式出现在当代艺术展中而显得“卓然不群”,或者因为在中国画中注入时代感后的独特气质,而在中国画的专业展览中显得“迥异不同”。
观众从刘庆和的都市水墨画中,总能咂摸出一丝独特的深长的意味。有人评论说画中透着一种“刘氏”幽默,不是喋喋不休的表现,而是一种平淡从容、不露声色的“冷幽默”。
对此,刘庆和认为,从传统水墨画中,很难找到都市题材可依循的表现技法,只有依靠自身的生活积淀,对生活真情实意的体验,在创作中进入一种激情的状态,才能发挥自我。他说: “真正能够把自己的情感不保留地发挥出来表达出来,能够更深刻地打动观众的话,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立足于传统的前提下,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画的背景前提下,要考虑到怎么进入当代。
这是一个难点,但是我觉得一个以前的人没有做到的或者想到的想法,通过这种努力实践了,是一种很有意思很有趣味的事情。
” 对于刘庆和个展《隔岸》的成功举办,中国美术评论界普遍认为,刘庆和的艺术实践,是一次成功的超越,这也表明中国水墨画进入当代不仅可能,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