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国家大剧院 外媒:国家大剧院表面光鲜亮丽但不够专业
2014年2月27日,北京市民在国家大剧院前晨练。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外媒称,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这座巨型钛制穹顶是当地天际线的一部分,规模庞大,充满未来主义。15年来,中国各地出现大量音乐厅、歌剧院和其他文化中心,这场建筑热潮在古典音乐现代史上前所未有。那么,关于中国古典音乐的状况,这些新建的音乐厅说明了什么?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6月1日报道称,从街头看去,表面无疑光鲜亮丽。站在美国的角度,中国古典音乐的全景也常常如此,人们经常听到观众热烈欢迎西方管弦乐队以及无数中国孩子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报道。担心不断老化且缩减的美国观众很容易把自己对古典音乐未来的期望和梦想投射到中国。
报道称,令人遗憾的是,从中国音乐厅的内部看去,光彩就不那么均匀了。经过对波士顿交响乐团中国巡演为期一周的报道,亲眼目睹并聆听几家新建音乐场馆的音效,与管理人员、音乐家和政府官员交谈过之后,你会留下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印象。中国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吃惊,最令人鼓舞的方面是中国观众的热情、好奇心和开放态度。但是,必须明确:中国的古典音乐近期不会来拯救美国观众。
报道认为,国家大剧院的例子在很多层面上颇能说明问题。这座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勒设计的剧院总建筑面积达240万平方英尺(约合22万平方米),巨大光滑的钛制穹顶暗示某种“科幻遭遇古典音乐”的狂想。
国家大剧院内设三块主要表演场地:一个歌剧院,一个音乐厅,还有一个较小的剧场,后者常常用于京剧演出。大厅的规模就像中国本身一样庞大,仿佛是要容纳中国所有学钢琴的学生。建筑历史学家维多利亚·纽豪斯2012年在《场所与音效》一书中写道,她发现这里“更让人想起交通枢纽而不是文化中心”。
报道称,即便如此,作为展示中国表演艺术世界的窗口,这里仍然让人颇感兴趣。国家大剧院的管理人员大多十分年轻。的确,这里的资深观察者也指出,新一代的管理人员灵活聪敏,相对西化,与老派政府官员之间存在很大的断层。
在北京表演之后,波士顿交响乐团前往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这座未来主义建筑的设计同样出自保罗·安德勒,但规模比国家大剧院可亲一些,声音效果也稍好,尽管还远不理想。
但是,在此期间,上海音乐爱好者关注的却是将在今年秋天开放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带我参观了这座音乐厅。它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和声学设计大师丰田泰久设计,相对较为朴素,似乎没有那么多要证明的东西,令人耳目一新。
陈光宪对我说:“在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厅设计,只有‘大剧院’设计,政府往往太晚才让声学家加入。这是中国第一座在建筑设计之前先考虑声学设计的音乐厅。”
原标题:外媒:国家大剧院表面光鲜亮丽但不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