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传奇王延周 曾驾战机参加开国大典 “空中斗士”传奇人生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抗日战争中,他曾击落5架日本鬼子的飞机;开国大典上,他曾驾战机接受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抗美援朝时,他曾击落击伤美军战机各1架.31岁时,他递交了第一份入

抗日战争中,他曾击落5架日本鬼子的飞机;开国大典上,他曾驾战机接受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抗美援朝时,他曾击落击伤美军战机各1架。31岁时,他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却在半个世纪后才实现这一梦想。他就是被人们誉为“空中斗士”的王延周。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6月28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花岬峪村。一位85岁的老人怀着无比赤诚之心,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庄重地举起了右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从当年风华正茂的“空中斗士”到如今的耄耋老人,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等了半个多世纪。

伴着盛夏的海风,记者慕名来到花岬峪村,在一座普通的农家庭院里,见到了这位身材伟岸、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王延周。

从陆军学员到飞行员

1920年10月,王延周出生在山东日照孙家村一个普通的农家。15岁念完私塾后,王延周去青岛当了一名学徒工。1936年春,在国民党29军当连长的堂兄王延德把王延周送到29军北平南苑军训团接受军训,从此,王延周踏上了一条血与火交织的人生之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为抗击气焰嚣张的日寇,军训团在南苑机场一带展开了阻击战,还没完全掌握军事技能的王延周拿起枪走上了抗日一线。最终,军训团因抵挡不住日寇的凶猛进攻,只好撤退、解散。趁着天黑和滂沱大雨,王延周与4名战友一起突围出来,逃到了陕西。1938年,他参加了黄埔16期招生考试,考入黄埔西安分校,开始接受系统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1940年12月,就在黄埔军校毕业前3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延周在西安街头看到了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广告。他心想:如果能够开着飞机打鬼子,岂不更过瘾?然而当他兴冲冲地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堂兄王延德时,却被王延德断然否决:“学成飞行技术很难不说,在这年代,飞行员的命最轻!

”执拗的王延周还是背着堂兄偷偷地报了名。没想到一切竟然出奇地顺利,凭借健壮的体格,王延周被录取了,他先到昆明航校参加飞行理论学习,随后于1941年又被派往美国航空部队强化训练。1943年春,学成回国的王延周被分配到“飞虎队”创建者陈纳德领导的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八中队任飞行员,实现了当飞行员的梦想。

第一次执行任务就给侵略者送上了一份“厚礼”

“当时中国的空中力量太薄弱了。最令人气愤的是,小日本的战斗机经常降落到我们的机场,把机场的旗帜拔走!”侵略者的狂妄和肆无忌惮的挑衅,深深刺痛了这位年轻飞行员的心,第一次执行任务,王延周就给侵略者送上了一份“厚礼”——击落一架日本“九九”式运输机。

“那是1944年6月2日下午,我首次驾驶P-40N战斗机执行任务,当时有22架战斗机掩护15架轰炸机去炸被日军占领的郑州火车站。”执行完轰炸任务正要凯旋,王延周战斗机的引擎却突然停了车,见战友们纷纷返航,他急出了一头汗。

眼看着就要紧急迫降,这时,控制表盘上的红灯亮了——原来是左油箱油量耗尽了。虚惊一场!拧了一下转换开关,王延周迅速将飞机拉高到3000米准备返航。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左前方出现了一个黑点。

“是小日本的飞机!”王延周迅速打开武器开关,做好战斗准备。黑点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能清晰地看清机身上的一幅白底红太阳图案。这是日军一架“九九”式大型运输机。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个大家伙靠这么近。它好像也发现了我,晃着臃肿的身子要调头。我哪肯放过,猛拉操纵杆,战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来到它的右后方,一点按钮,六挺机枪同时开了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延周显得异常兴奋,两眼炯炯有神,右手食指点着沙发扶手,边示范边讲解,“哒、哒、哒,一梭子子弹打过去,就击中了敌机的油箱,它变成一个大火球栽了下去。

接着‘嘭’地一声巨响,地上升起了蘑菇云。”回到机场,军械员检查后发现,击落这架运输机王延周只用了18发子弹。

“第二天碰到美籍分队长,他告诉我昨天晚上收听小日本的广播,说有一架载有7名日军将官的飞机在徐州上空失踪。从时间、地点上推断,就是我干掉的那架运输机。”时隔半个世纪,再谈到击落敌机那一瞬间,王老好像又飞回了当年叱咤风云的天空,禁不住挥手连呼:“痛快,痛快!”

后来,王延周又驾驶这架P-40N战斗机先后击落3架零式战斗机、1架东条战斗机。其中,“东条战斗机”,是日本当时的最新产品。整个抗战期间,王延周先后8次穿越被誉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从印度等国接过大量的抗战物资,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次意外的“迷途”让他走向了光明

抗战结束后,王延周被调到济南国民党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1946年4月20日,王延周驾驶L-5型飞机由四川飞往济南,飞过徐州后,由于天气突变,能见度极低,飞机偏离了航线。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他操纵着飞机降落到了一片麦田里。这一次迫降彻底改变了王延周的命运,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王延周降落的河北省清河县,是当时的解放区。迫降后,虽然已是饥肠辘辘,但王延周却不敢轻举妄动。他担心万一被解放军俘获,非但填不饱肚子还可能连命都要搭上。可是,他还是被一个民兵俘虏了。原本等着“受刑”的王延周万万没想到,他所受到的待遇非但不像国民党渲染的“飞行员如若落到共区,飞运输机的要打百棍,飞战斗机的要活剥皮,反而被安排到一户人家吃饭休息,所有的人见到他都很热情。

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王延周去了解放区的许多地方,接触了许多老百姓。耳闻目睹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天壤之别,使他的思想发生大转变。“那时,解放区对国民党起义人员的政策是去留自愿,当领导问我的想法时,我当即表示留下来!”就这样,王延周被列入了驾机起义人员名单。

到解放区后的数年时间里,王延周先后在解放区教导团将校大队、牡丹江航校等单位任过职。1949年,在一次对国民党的宣传广播中,王延周畅谈了自己在解放区的感受,并郑重宣布退出国民党。

开国大典中飞过天安门广场

被选中参加开国大典飞行编队,令当时的王延周感到既诧异又兴奋。而面对如此的信任,他感受更多的是激动。

“那是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啊!”提起往事,王延周神采飞扬,“当时共6个编队,17架飞机。前三个分队有9驾P-51战斗机,呈3个‘品’字飞行。我在第二分队,和飞行员阎磊分别担任左、右僚机。第四分队以2架蚊式轰炸机编成一字队形;第五分队以3架C-46型运输机组成;第六分队以1架L-5作长机,2架PT-19作左右僚机组成,17架飞机形成一个跟进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4时举行阅兵式。南苑机场的17架飞机,按预定计划先后起飞,在通县双桥上空盘旋待命。4时35分,空中分列式开始,各分队分别在900米、600米、450米的高度,由东向西依次进入航线。

“那天天空碧蓝,地面清晰可见。接近东单牌楼时,已经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人流和红旗,再往前是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骑兵、炮兵部队,浩浩荡荡。机群轰鸣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广场上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我甚至能听到群众的欢呼声和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汇合在一起!”说到此处,王老显得十分激动和自豪,仿佛又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9架战斗机刚穿过天安门上空,又接到地面指挥员的命令:再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我们随即加大速度,在复兴门上空作右后转弯,沿西直门、德胜门、东直门、再转向建国门,当到达东单上空时,正好与第六分队的教练机相衔接,所以在地面观看的群众都以为受阅的飞机是26架。”

时隔一年,王延周又驾机参加了1951年的国庆阅兵。

抗美援朝战场上再立战功

1950年夏,王延周被调到上海空二师四团任飞行中队长。1951年11月,王延周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主要是掩护轰炸机出击大、小和岛。

“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战斗是在一个大雪天的午后。我们的机群是由驱逐机群、轰炸机组成的混编大队,浩浩荡荡经过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上空。飞机进入大海上空不久,后方出现一片黑点,好像一大群苍蝇一样越来越近。

“当时我就感到纳闷:我们的机群刚飞过安东,敌机怎么来得这么快?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美国性能最优良的王牌飞机F-86,他们如闪电般向我们俯冲过来,在第一个回合的战斗中,我们就损失了3号、4号僚机。”说到这里,王老按捺不住心中的遗憾,口中不停地念叨:“周宗汉、何岳新,两名非常优秀的年轻飞行员!”

惊险的格斗中,王延周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敏捷的思维,把握住了两次进攻的机会。先是看到一架尾随攻击我轰炸机的敌机离自己的飞机距离很近,王延周一串炮火打过去,为轰炸机解了围。紧接着,又一架敌机企图攻击我轰炸机,趁其向右上升转弯之际,王延周的瞄准器锁定了目标:“按过发射钮以后,我眼看着炮弹打中了敌机,它拖着黑烟扎进了大海。”

在这场战斗中,王延周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荣立一次二等功。至此,王延周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落击伤7架敌机,成为中国历史上既击落过日军飞机又击落过美军飞机的两位飞行员之一。

回首峥嵘岁月,只想为国家和人民再多做点事情

在驾机奔赴朝鲜战场的前一天,王延周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请组织上在战场上考查自己。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愿望,在半个世纪之后才得以实现。

朝鲜战争结束后,原单位作了大调整,王延周被调到空九师。1953年11月,33岁的王延周与25岁的清华大学才女齐书云女士结婚。1955年,他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了地方工作。1957年7月,反右斗争开始,王延周受到冲击,先是被迫与妻子离婚,接着又被判刑入狱。1961年6月,他被遣回了老家山东日照孙家村务农。

少小离家的王延周在转战大半个中国后,又回到了这片养育过他的土地。对于从小并没有学过耕种的他来说,“种田”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刚开始我不会锄苗,第一次就把禾苗铲掉了一半。有一次推独轮车,我磕下了两颗门牙。”指着自己的牙,王老显得很无奈。不过,3年下来,王延周就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文革”期间,王延周被当作现行反革命对待,在本村接受监督改造。面对多舛的命运,他选择了默默承受。

王延周在农村安静地生活了23年,从未向乡亲们透露过自己的传奇经历,直到碰到当时县里的统战部长夏良柏。

1983年初,夏良柏来到孙家村大队,大队派王延周为客人端茶倒水。虽然已经当了20多年的农民,但王延周身上那难以消磨军人气质还是引起了夏良柏的注意。王延周的传奇经历让这位统战部长吃惊不已:“你为什么不上访申诉,要求平反?”王延周用平淡的口气说:“在这里已经习惯了。”钦佩之余,夏部长决定亲自为王延周写信联系,落实政策。

1983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审定,恢复了王延周驾机起义人员待遇。次年,他的原单位也派人到日照找到他,宣布了平反结论,并为其办理了离休手续。

2004年春夏之交,王延周寄给北京老战友阎磊的一封信引起了《环球飞行》杂志记者的注意。不久,《环球飞行》就在2004年第7期以4个页码的篇幅登出了王延周的事迹。今年五一前夕,由日照电视台拍摄的反映他传奇一生的纪录片《飞越历史的天空》,在山东省首届纪录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大众日报》也大篇幅刊登了他的事迹。

王延周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当驻地党政机关、驻军及13所中小学校提出聘他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员”时,老人欣然接受了这个头衔,他要用一颗赤子之心,去感动年轻人为祖国去奋斗。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使我认清一个事实,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我看到,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共产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这让我认识到入不入党大不一样。现在,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可以接受更多党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点事情……”虽历经坎坷磨难,但王延周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坚定信仰和追求。2004年8月20日,84岁高龄的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5年6月28日,组织上批准了他的申请。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85岁的王延周终于了却半个世纪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