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后台是谁啊 小蓝单车CEO李刚: “谁掌握供应链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野兽骑行昨日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已获得B轮投资,而其中的1.5亿元将主要用于入局共享单车市场,并带来全新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风头正劲

野兽骑行昨日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已获得B轮投资,而其中的1.5亿元将主要用于入局共享单车市场,并带来全新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风头正劲的共享单车赛道,又迎来了新的跑者。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CEO李刚近日接受笔者专访,透露将凭借自行车产品开发和供应链上优势快速“攻城略地”。

但就在各界都还在猜测单车领域里“谁会是下一家滴滴”时,李刚却表示,小蓝单车希望打造的是一个“轻运动”品牌,未来的盈利方向隐约可见。

谈入局:为了让更多人体验骑行乐趣

在共享单车领域,小蓝单车还是个“新生”,但在单车领域,李刚早已颇有名气。李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大学时就爱上了骑行。几乎每年都会安排一次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骑行,环海南岛、环台湾、318国线等。

2013年中,他选择离开美国回国创业,首先进入的是手机智能硬件领域。首次创业不能说不成功,但李刚表示,由于压力大,自己一年内胖了五六十斤,而他的合作人一度出现面瘫。为了重拾健康,他再次选择了骑行,同时也选择了把自行车作为自己第二次创业的方向。野兽骑行应运而生,作为一家聚焦自行车骑行运动的创业公司,其产品除了骑行App、智能中控硬件外,还有自行车整车。

李刚表示,野兽骑行的自行车产品可能更适合和他一样的发烧友,而因为热爱,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体验骑行的乐趣,因此才有了小蓝单车的诞生,作为野兽骑行进军共享单车市场的子品牌。

至于为什么将第一把“战火”引燃在深圳,李刚表示,首先是因为野兽骑行用户中七成以上是80后,而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其次,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深圳战略地位显赫;第三方面,则是因为深圳气候适宜,在北方相当部分城市已经雨雪纷飞的时候,深圳却进入了最适合骑行的季节。

谈体验:整车按超欧标50%的标准打造

根据公开资料,野兽骑行此前已经获得了B轮1.5亿元的融资,主要即用于共享单车布局。而小蓝单车透露,计划今年内在深圳投放1.5万~2万辆车,到了2017年春节以前,则要在本地累计完成3万辆单车的投放。并且从现在开始起算,小蓝单车将在两个月内进入4个城市,每半个月就要新增一城。

外界普遍认为,在资本助力之下,低价策略或许将是小蓝单车打开市场的主要方式。据悉,相对于每辆上千元的单车成本,小蓝单车目前的运营定价仅为0.5元/半小时,押金则为99元,在市场上处于较低水平。

但作为一个骑行的狂热爱好者,李刚更在意的似乎是体验。“净重只有15kg,全身采用了4种不同厚度的铝材,关键节点上采用厚壁,最厚达到5毫米;整车最严格的是欧标,我们的产品超过欧标50%,通过了15万次的撞击测试;电子锁3秒钟就可以解锁;车架下管弧度是120度,是我们认为最适合亚洲人的角度;橡胶外胎 PU实心内胎,采用特别专利技术创新开发的,避震又耐用;刹车用的唐泽制动器,业外可能不了解,业内就知道这牌子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都是用在专业自行车上,性能可靠制动快,下坡也能很快刹车;坐垫、手柄、脚踏板这些和身体有直接接触的部分,使用了轻奢配置,都是很好的……”他随口就说了一大串。

李刚表示,共享单车是个伟大的赛道,虽然参与者已经很多,但产品和体验仍有提升的空间。包括摩拜、OFO等也都还在不断地更新优化自己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而凭借野兽骑行在自行车领域近两年的积累,小蓝单车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辆兼具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车。“我们前后研发了一年多,用心做了,希望用户也觉得挺好用,这样就不错了。”

谈市场:市场容量有限,速度快才能抢到先机

作为眼下最受瞩目的资本“风口”,共享单车领域的市场竞争已经无可回避。不少人认为,现在共享单车品牌的市场,就像是两三年前的网约车,即将战火纷飞。而李刚表示:“自行车的竞争会比网约车更加惨烈。打车是三到四年打完的,我想共享单车这场仗一到两年就打完了。”

李刚解释,共享单车虽然不会像打车市场一样,为了争取司机拉拢客户而产生那么高昂的补贴,一天几千万地烧钱。但是共享单车其实更复杂,一方面涉及产品研发能力,需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另一方面,与供应链关系密切。

李刚称,根据分析,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都有共享单车发展的空间,而一座城市对单车需求量是有限度的,人口数除以20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量,比如深圳2000万人口,大概就是10万辆公共单车的容量;而到了除以100的数量级,市场就已经超饱和,陷入高度竞争。

“我们判断,中国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大概是500万辆,现在最大的一家可能也就投了十几二十几万辆,所以说里面蕴含了很大的机遇。这也是我们现在还要进来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判断是,这些留下来的空间里,谁的速度更快,谁就能抢到更大的先机”李刚表示。

而他认为,这也是小蓝单车的优势所在。在产品方面,野兽骑行本身主打高端运动自行车,擅长打造一辆更好骑的单车,半个月后小蓝新单车就可能上线,体验会进一步升级;同时,野兽骑行与全球不少自行车公司形成了战略联盟,已能够协调全球近10%的自行车产能,理论上令其年产能可以达到300万~500万辆。小蓝单车在不同城市的投放运行,也可以实现就近生产。

“我认为,谁掌握了供应链、谁掌握了好产品,谁就是最终的赢家。”李刚雄心勃勃地表示,小蓝的目标是到明年3月,从规模上进入市场前两位,到明年6月要拿下200万用户。

谈盈利:单车非唯一产品,将打造“轻运动”品牌

无论资本如何趋之若鹜,共享单车目前仍然是不赚钱的项目,如何盈利,似乎仍然缺少明确的方向。这也是摆在李刚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观点认为,在公共自行车领域,最先出现在赛道上的其实是政府力量。政府最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设立了有桩公共自行车,作为惠民项目,解决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如果未来政府的资助资金与企业运营收入能够结合,共享单车的利润空间就能浮现,同时还能减去政府大规模基础建设和长期运营管理的负担,实现政府以最“轻”的模式推广公共自行车。

对此,李刚认为,从实践来看,互联网共享单车的投放成本要低于政府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车辆使用频率也比较高。政府未来确实可能从“参赛者”的角色演变为“提倡者、协助者、保护者”的角色,即倡导绿色出行,协助完善自行车道网络规划,规范停车区域、规范市场竞争,保护各方能够享受公平待遇,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并无法寄望额外的补贴扶助来实现盈利预期。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间阶段,在大家都处在比较初级的状态下的时候,去讨论盈利模式,更像是一件拍脑袋的事情。”李刚称,至少在明年12月以前,小蓝单车做的主要还是市场推广,只有把规模做大之后,才会考虑如何盈利。

但作为野兽骑行这样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CEO,李刚也指出了可能的方向。“我们从来没有把小蓝单车当成一个共享单车来做,我是希望把小蓝单车打造成一个‘轻运动’品牌。如果说摩拜、OFO想对标滴滴、UBER多一点的话,小蓝单车想对标的,更像是新经济模式下的NIKE、ADIDAS。

”他认为单车可能只是小蓝第一款产品,未来会开发很多其他的产品,或者用共享的模式、或者用单纯售卖的方式,通过技术和产品让更多的人动起来,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我可能共享单车不挣钱,但我的另一个产品就需要是能盈利的。” (肖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