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爱国诗有哪些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轼的爱国诗有哪些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同时因为受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苏轼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爱国诗人苏轼苏轼写过不少有名的爱国诗篇,比如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有<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不过苏轼毕竟性格要洒脱一些,他不像唐代杜甫那些时时刻刻耳提面命,少年老成,他写不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痛心疾首的诗句,反而他的很多诗歌都表现的比较隐晦,比如他说"西北望,射天狼",这其实

苏轼的爱国诗有哪些

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同时因为受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苏轼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

爱国诗人苏轼

苏轼写过不少有名的爱国诗篇,比如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有《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不过苏轼毕竟性格要洒脱一些,他不像唐代杜甫那些时时刻刻耳提面命,少年老成,他写不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痛心疾首的诗句,反而他的很多诗歌都表现的比较隐晦,比如他说“西北望,射天狼”,这其实是暗指当时北宋与西夏的战事,这种情绪是因为当时人心死定,朝廷重文轻武的局面的反映,但是在苏轼看似放荡不羁的诗作中,还是能感受到他为民担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的,不过这种情绪要隐藏的深一些,外人不易察觉而已。

苏轼即使是被贬谪到黄州,过着艰苦的日子之时,也是时时刻刻注意朝廷的局势的,他并没有像外表那样无拘无束,也没有想着他一个罪臣要如何避嫌,他在与朋友的书信中,还谈到朝廷对西夏战事的看法,苏轼其实是主战的,他甚至想上书请命,企图用戴罪之身上战场杀敌,来将功折罪。不过因为当时残酷的党争,苏轼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但是苏轼的一颗爱国之心没有没熄灭,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从不忘自己的担当和使命,这大概就是苏轼能够穿越千年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苏轼死后谥号是什么

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享年65岁,字子瞻,又字和仲,雅号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数“东坡居士”,所以现代人多称苏轼为苏东坡,汉族,现在的四川上眉州市人,是苏洵的次子,与其弟弟苏辙一起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父子同列为“唐宋八大家”,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堪称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文人。

苏轼画像

苏轼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是苏轼胸怀宽如大海,生性豪放,所以即使是生活不很如意也不会郁郁寡欢,所作出的诗词都豪放不羁,创立了与婉约派相对应的豪放派诗词,堪称文学史上的天才。苏轼一生曾经三起三落,多次受到贬谪,但是也许正是这些坎坷才造就了苏轼的成就。晚年的苏轼一度被贬谪去了现在的广东省惠州市,甚至最后被贬去了海南,被贬谪海南可以说是当时仅次于满门抄斩的罪名的一种惩罚,由此可见苏轼的晚年也是非常不幸的。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被召回汴梁,但是不幸在回京的途中病逝在常州,被安葬在汝州郏城县,也就是今河南郏县。谥号“文忠公”。

以“文”开头的谥号后面的字根据等级可以分为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也就是说给与苏轼的谥号是第四级,可见对其是非常推崇的。后来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又给苏轼追加谥号“文正”。可见对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是相当认可的。

诗人苏轼怎么评价王维

王维,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画家,号摩诘居士。另外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为“王孟”。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诗人,画家,政治家。同样多才多艺,那么苏轼怎么评价王维的呢?

王维画像

首先,其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论是边塞诗、山水诗、还是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他独到的造诣。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也好,,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也罢,甚至是小桥流水的恬静,他都能一一精炼地塑造出无与伦比的生动形象,意境高远,诗情画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在苏轼看来,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因为在苏轼看来,王维的诗词具有很强的立体结构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苏轼评价到:诗中有画。另外,在绘画方面,苏轼也给予王维很高的评价:“画中有诗。”因为在王维的画中透着一丝诗意,能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苏轼作为一代大家,在文学、书法、绘画、艺术,甚至是政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难得苏轼对王维评价有如此之高,实属难得。所以由此可见,王维的书法、绘画技艺之高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短短八个字,短小精悍,不仅很好地概括突出了王维诗作,画作的特点,也反映了苏轼对王维的极高评价,从侧面反映出苏轼对王维的尊敬和崇敬之意。

苏轼的阮郎归梅词主要内容是什么

阮郎归是词牌名,梅词这一篇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所作——“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苏轼在诗词方面的开拓创新让他的诗词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他擅长将各种广泛的内容揉合到词曲当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作者自己心中所感。

苏轼图片

这一篇《阮郎归·梅词》的前一阙中“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里的“春”字写的就极好,不禁让人联想到春天的使者,而这报春的自然就是梅花,同时也写出了早春时节梅花簇然开放的热烈繁华景象。这样的描写手法新颖独特,又加强了文章的渲染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词的后面“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又描写了一个孤单寂寞的少女形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描写的是独守空闺的哀怨妇人。在春意盎然梅花争相开放的时候,这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却完全不在意,尽管她肌肤莹白独具美貌,可是却完全不注意梳妆打扮,脸上的粉都没有抹匀,像是没有精神一样闭门不出,可见她是如何的孤独寂寞,心情是多么的抑郁无趣。她想折支梅花送给身在远房让她思念不已的人,可是却愁于没办法送到,这样的感觉让她更加的惆怅和心酸,从而使她的心底更加空虚和伤怀。

苏轼的笔墨着重点主要还是在春上,他擅长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柔和婉约的感情。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以物喻人,突出描写的物体或是讽刺现实或是表达情感,通过比喻,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达到表达情感或讽刺社会现实的主旨。

苏轼母亲是怎样的人

苏轼的母亲为程氏,是四川眉山人。程氏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眉山有名的富豪程文应。程氏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苏洵为妻,后来相继育有苏八娘、苏轼和苏辙。程氏知书达理,温良贤淑,对“三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与母亲画像

《三字经》中有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程氏嫁给苏洵后,鼓励苏洵读书考取功名。在妻子的鼓励下,苏洵在二十七岁时,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苏洵将心思扑在读书上后,程氏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程氏将家中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婆婆和丈夫的夸赞。

苏洵29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随后,苏洵一直在外游历,照顾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程氏身上。程氏喜欢读书,并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程氏根据苏轼和苏辙的不同性格来因材施教。苏轼好动,苏辙喜静,程氏让苏轼抄写《史记》和《汉书》等经典作品,既能让苏轼从中领悟到知识,又能锻炼他的书法。程氏经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有端正的品德行为,苏轼10岁,苏辙7岁时,程氏给两兄弟读《范滂传》,以此教育两人要有端正正直的品格。苏轼进入官场之后,时常正直谏言,因此得罪可很多朝廷命官,但是苏轼行的端做得正,成为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三苏”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程氏身为他们背后的女人,更应该值得后人尊重。

苏轼的海市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呈现很多看起来很飘渺却是很常见的一些景象,人们把它叫做“海市”。有人说:“蛟龙吐气而形成的。”疑心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派河朔去出使,路过当地的时候夜间听到有声音穿过,有人的声音、畜生的声音等声,都一一可分辨出来.他说的十分详细,这里不详细摘录了。询问本地的老人,说:“在很久之前路过这个地方也会出现相同的物景,所以当地人称为海市”。

苏轼铜像

这就是苏轼所做的“海市”。通过一个传说来阐述古代人所面对的奇异景象,这是苏轼在被贬之后所作的,写远处的景色、描绘自己心里的意愿,用自然景观来引出关于人生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西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么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经晴了,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一生风雨坎坷中也挺过来了,自然而然的,心里也就产生了一种感触。

先是狂风暴雨再紧接着是灾难,可是灾难的过后总会出现太阳,这是苏轼拿自己的人生和自然景象作对比,他也在想自己的人生什么时候才能得以天晴。流露出苏轼对于自己的坎坷命运的一种无奈和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