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张良 英魂不死 “飞将军”黄公略 以张良为楷模的游击战高手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个非常有古典色彩的名字-黄公略.他是红军将领.军事

200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个非常有古典色彩的名字—黄公略。他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邮政曾发行黄公略纪念邮票。

黄公略1898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南湘乡桂花乡高模冲。1914年毕业后回乡教私塾。关于黄公略这个名字有一个小故事:黄公略原名黄汉魂,少年时性情刚烈,经常惹出事端。由于自己父亲是个落魄秀才,父亲为他讲起张良路遇黄石老人的故事,说:“你脾气暴躁,心里藏不住半点秘密,这样只能做绿林好汉,当不了大英雄。

”父亲的话,令黄汉魂羞愧难当。此后,他改名黄石,字公略,发誓以精通韬略的张良为楷模。由于黄公略自从小爱读兵书,十七岁离开湘乡到长沙投奔湘军。

1927年春节过后,黄公略被黄埔军校高级班录取。黄公略和彭德怀都是坚定的革命者,他们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公略还参加了广州起义。

1928年8月24日,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黄公略任四团党代表。月底,红五军向井冈山进发。行至江西万载时,由于一个副连长投敌告密,部队遭到国民党优势兵力的袭击,损失惨重,全军只剩下一千余人。彭德怀称这段时间为红五军最困难的时期。

黄公略提出两条建议:对混进起义队伍的军官进行审查和清洗;吸取在战斗中经过考验的优秀分子入党,并安排他们担任基层干部。九月,红五军军委与湘鄂赣特委举行会议,决定将五军与各县游击队混编为五个纵队,任命黄公略为第二纵队纵队长。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提出到井冈山向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取经的建议。会后,红五军兵分两路,彭德怀、滕代远率军向南冲破敌人包围,前往井冈山寻找红四军,留下来的一、二、三纵队由黄公略统一指挥保卫和发展湘鄂赣根据地。

黄公略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绕南进北、昼伏夜出、彼合我散、彼集我合、彼驻我扰、彼追我圈等游击战术,还写成一本《游击战术》的册子。据考证,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部研究和阐述游击战术的军事著作。

黄公略与毛泽东相识于1930年,赣西南地区的红二团和红四团扩编为红六军。中共中央指示两支老大哥部队——红四军和红五军派人帮助加强领导力量。红五军答应赣西南特委的请求,派黄公略带领李聚奎、王如痴、陈振亚等军事干部和训练大队前往赣西南中心区——东固。与此同时,朱、毛领导的红四军也派出陈毅、粟裕和前去协助黄公略工作。

当时担任红六军第二纵队长的罗炳辉把“黄公略”列为他最佩服的两个红军将领之一。这年二月初,朱、毛率红四军由闽西来到了赣西南。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独特见解令黄公略心仪不已。在二七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傍着发展的工作路线”。

他解释说,所谓“傍着发展”,就是红军部队依靠原来根据地波浪式向外发展。会议结束后,朱、毛率红四军再度进入闽西,黄公略以东固山为依托,傍着原来根据地,不断开辟新的红色区域,有力拱卫了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

1931年4月,蒋介石发起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只有三万人,处于绝对劣势。毛泽东主张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先往根据地腹部撤退,在退却中寻找敌人弱点,集中兵力给予毁灭性打击。5月14日黄昏时分,红军总部突然截获敌军通话。

红一方面军指挥部决定全军主力从敌郭华宗师和蔡廷锴师之间的空隙中秘密西进,然后突然以两侧包抄的方式,攻击敌人的后背。毛泽东将指挥部设在白云山,部署的任务是:“黄公略红三军、林彪红四军负责攻打正面,彭德怀军团全部用打包抄,腹背夹击,敌人一定会垮下来。”

5月15日午夜子时,预定打响总攻第一枪的是担任中路阻击任务的红三军。凌晨,毛泽东亲自赶到红三军。两人经过商量,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行军路线,寻小路直插中洞,提前到南侧山岭埋伏。5月16日清晨,公秉藩师从固陂圩出发,在中洞稍作休息后,继续朝东固前进。

谁知,全师殿后部队刚离开中洞,突然随着一声炮响,山谷震荡,数千颗手榴弹从天而降,轻重机枪和步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将全师官兵压制在谷底,上万名红军战士从山岗密林中、草丛中跳出,像猛虎一样扑下山来。

黄公略巧妙地将阻击战演变为伏击战,并以突然、迅猛的动作打乱敌军指挥系统,为全歼公秉藩师立下了头功。毛泽东赠给黄公略一个外号“飞将军”,并把他写入《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

黄公略之死来得非常突然。这位屡经大战、恶战、苦战,从来没有带伤挂彩,有一天,为了掩护救援部队,黄公略从安全的隐蔽处一跃而起,指挥射击吸引敌机,不幸中弹牺牲。毛泽东挥毫泼墨,为追悼大会题写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