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轩的名言 许晓轩:牺牲在黎明曙光前的革命志士
许晓轩书写在锡箔纸上的“宁关不屈”四个字
许晓轩,1916年10月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仙女庙镇(今江都县江都镇),15岁参加革命工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他曾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宣传部长,重庆新市区委委员。他坐牢9年,“宁关不屈”。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白公馆监狱。牺牲时才34岁。
1935年,19岁的许晓轩来到无锡公益铁工厂工作。这是一所制造成套纺织机械和部分面粉加工机械的制造厂,当时可称得上是民营机械厂的佼佼者。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上海前线缺乏兵工器材和手榴弹等武器。兵工署与工厂洽谈,要求工厂承接军需制品支援前线,当时任财务会计的许晓轩积极支持,动员工人为抗日前线做兵工产品。
由于形势日渐紧迫,工厂决定将部分机器设备和全部技术资料转移到武汉。许晓轩也随厂到武汉。他除了坚持日常工作外,还积极组织职工以“无锡抗日后援队”名义,参加武汉各界发起的救亡、捐献、支前等活动。1938年秋,日军逼近武汉时,许晓轩又与工人一起,再次承担了迁厂的任务,想方设法把大批机器设备运往重庆。
1939年年初,许晓轩到重庆后,仍在铁工厂当会计。后经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的介绍,认识了青年职业互助会的领导人杨修范,并参加了互助会的活动。互助会是在我党领导下,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宣传抗日的社会团体,经常开展演讲、座谈、出壁报、歌咏、演剧、街头宣传等活动。
在一次以“我们要过集体生活”为题的座谈会上,许晓轩说:“只有在群众的、集体的生活中才能发挥青年人的热情。独乐乐乎?不乐也,群才是乐……集体生活是斗争的武器,生活就是斗争。
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学生集体生活的产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他可以欺侮个别的中国人,但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面前,它就只好发抖。”由于他待人热情、诚恳,有组织能力,很快就成为互助会的一个核心人物。在他周围,聚集着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纯朴青年。5月,经杨修范介绍,许晓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职业互助会的党团成员,杨修范任书记。
许晓轩入党后,因为革命工作需要,经常更换职业。他先在复兴铁工厂,后到重庆当局办的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再到民主人士黄炎培、杨卫玉等人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还在沙坪坝开过青年书店。每次他都非常愉快地接受任务,把工作开展起来。他常乐观地说:“工作的地方越多,认识的人就越广,更有机会接触群众,这才有意义呢!”
他平常生活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把积存的钱用在革命工作和解决同志的困难上,而对自己的家却从不花费过多的精力。母亲曾埋怨地说:“你一点不管家里的事情,简直不要家了。”许晓轩耐心地对母亲说:“帝国主义正在侵略中国,民族灾难这么深重,有国才有我们的家。
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会有家庭的安宁。”同时,他还说服家庭,动员妹妹许永清参加进步活动。1938年12月21日他给三妹的信中写道:“……《子夜》今天寄给你。
这书很好,虽然故事旧了一些,不适合目前的环境,但还是可以告诉你一些中国社会里各种代表人物,工人、老板、小姐……是怎样在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是怎样组成的。中国的厂主是怎样一方面走到买办的路上去,一方面帮助敌人来压迫自己人,中国的工人是怎样在双层——国内和国外的压迫下生活着。
中国的农村是怎样的在穷下去,而都市又是怎样的在畸形发展。这是一幅半殖民地的写生画……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关于中国问题,有两本书可读:1.《中国是怎样降到半殖民地的》,2.《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在他的教育下,许永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9年5月,地下党川东特委青委决定创办刊物《青年生活》,由青委书记杨述任主编,编委有许立群,许晓轩。许晓轩还负责发行工作。每期稿件编好后,由许晓轩送到《新蜀报》或《商务日报》印刷厂排印,每期大约印二千份。
除内部赠送外,大部交生活书店出售。同年9月25日,第一期《青年生活》月刊问世。在编印刊物期间,许晓轩给刊物撰写了不少文章,许晓轩曾在题为《“五四”在今年》的文章中写道:“‘五四’到今年,已经是二十年了。
童年的中国,经过这二十年的奋斗也发育成一个朝气勃勃有作为的青年”。“按照现实环境所需要来完成‘五四’未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也是抗战过程所必须完成的。第一要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发挥民权以逐渐达到民主政治,第二要提倡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人生观,在进步了二十年的祖国,遭受空前大难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习前一辈青年英勇爱国的精神,为完成五四的任务,解放中华民族而工作”。
后来由于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社会秩序很混乱,国民党特务肆意逮捕革命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刊物很难再出版,被迫停刊。1940年春,许晓轩担任了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后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