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建烈士壮烈而又凄婉的生死相依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建接受新的任务,调离衡阳县。这时,陈芬也从郴县调回衡阳。夫妻二人一起奔赴衡山。11月,他俩以县委负责人的名义,在距县城10里的九龙泉的后山上,主持召开了衡山县临时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决议,并按中共湘南特委指示,改组、重建了中共衡山县委,由陈芬担任县委书记兼市委书记,毛泽建担任县委妇运委员并负责县委通讯联络等机要工作。
会后不久,毛泽建和陈芬即去宋桥。陈芬化名林青,毛泽建化名为“唐小姐”,住在宋桥一个姓宾的同志家里。县委机关实际上也就设在这里。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党和农会组织,聚集武装力量。
11月上旬,衡山工农游击队宣告成立。毛泽建参加了游击队的领导工作。她有时扮成珠光宝气的贵妇人,有时扮成朴实无华的农家女,往来于城镇和乡村之间,刺探敌情,部署工作。她曾带领游击队员,袭击挨户团,打击土豪劣绅,炸县衙门,破坏铁路和敌人的通讯设备。因此,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使敌人闻风丧胆。
就在毛泽建住户的对门,有一个名叫宾海溶的地主,因石桥团防局长“剿匪”不力,县里委派他去石桥接任。毛泽建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陈芬商议,给宾海溶写了一封警告信,说明利害。宾海溶接信后,急忙吩咐家丁:“快去回复县府,说我旧病复发,待休息一段时间,再去石桥上任。”这件事情很快就在群众中传开了。游击队的威信很高,它的活动常常成为群众悄悄议论的话题。
1928年初,新军阀白崇禧的“西征军”与何键的部队在湘西一带混战,一时无暇对付我游击队。陈芬和毛泽建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率领衡山工农游击队主动出击,夺得衡山县境内一个团防局的步枪20余支和一些轻武器,俘敌数十名。
接着,又派出几名党员,对盘踞在衡山、湘潭、醴陵边境上的小股土匪武装进行了改造。但这伙土匪顽固不化,竟将我党派出的工作人员残酷杀害,公开投敌,袭击我游击队。毛泽建和陈芬不屈不挠,仍坚持武装斗争,并鼓励大家要耐心坚持,即使剩下一个同志,也要斗争到底。
1928年3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中共湘南特委遭到了严重破坏,陈芬和毛泽建带领游击队的部分人员,冲出重重围困,到达耒阳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毛泽建担任耒阳县妇联主任,打土豪,分田地,参加了革命政权的创建。
湘南暴动后,朱德、陈毅率领起义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陈芬、毛泽建奉命留在当地组建游击队,坚持斗争。毛泽建被推举为游击队长。
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毛泽建仍不忘学习革命理论,激励自己的战斗意志。有一次,她在学习后对房东说:“今天,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毛日曦。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和太阳一样,红红烈烈,光明普照。”平时,她给同志们和亲人写信,写条子,在落款处总要画一柄利剑。陈芬感到奇怪,就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她说:剑与建同音,“泽建”,就是“泽剑”。我喜欢利剑,它所向披靡。我们革命者就要像利剑一样,对敌人毫不留情。
1928年初夏,毛泽建和陈芬领导的游击队在耒阳县夏塘泽建被捕后,被反动武装押往耒阳县团防局夏塘铺挨户团关押。那时候,毛泽建已近临产,快要当母亲了。世上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毛泽建更爱共产党这个伟大的母亲,更爱苦难深重的祖国这个母亲。
敌人审问时,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叫共产党”。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叛徒的诱降劝说,毛泽建始终只有一个声音:“要杀就杀,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革命一定会胜利!只要革命成功,穷苦人翻身了,牺牲我们个把人,冇得关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毛泽建被捕的消息后,曾派出一支小分队袭击了耒阳县团防局和夏塘铺挨户团,救出了毛泽建和陈芬的姐姐陈淑元等人。撤退中,遇到强敌追击。当时毛泽建身负重伤,且身怀有孕,她主动要求留下,隐藏在夏塘铺的一个孤老太婆家里,以免拖累部队行动。
几天后,毛泽建生下了一个男孩。望着这个眉眼极像丈夫陈芬的男孩,毛泽建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做母亲了,可25岁的陈芬不会见到他们的儿子了。毛泽建怀着母亲热切的期盼,为孩子取名“艰生”——她好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活下来,健康地成长,去完成他的爸爸未竟的事业。
谁知敌人并未放过,不停地搜山,听到小孩的哭声,顺藤摸瓜,又一次逮捕了毛泽建和陈淑元。不久,陈淑元得到保释出狱,带出了艰生。但由于没有奶吃,小小的艰生只在这世上活了几个,便夭亡了。
敌人再次抓到毛泽建,如获至宝。6月,夏塘铺挨户团为向上司请功受赏,把毛泽建押解到耒阳县城。8月,国民党衡山县政府又以毛泽建“系毛泽东之妹,马日前后,在衡山县负该党重要职责”为理由,把她从耒阳押解到衡山县监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毛泽建坚贞不屈,信念不变,时刻做好了为革命而牺牲的准备。她对来探监的陈淑元说:“我可能活不多久了。我不怕死。共产党是杀不尽的,只可惜我不能看到润之哥哥胜利的那一天。”陈淑元离开监狱时,泽建将一封书信交给她说:“我死后,你将这封信交给我润之哥。”
1928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决定杀害毛泽建。敌人罗列了毛泽建三大“罪状”:
一、毛达湘乃共党总头子毛泽东之妹;
二、乃衡阳共党首犯陈芬之妻;
三、毛达湘本人是顽固的共党分子。
1929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毛泽建在衡山县城南门外马王庙坪英勇就义。临刑前,毛泽建昂首挺胸,一路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誓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那一天,离毛泽建的24岁生日,尚差两个月。
毛泽建就义后,国民党反动派张贴布告,限令三天不准收尸。但是,就在当天晚上,几个码头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把烈土的遗体抢运出来,悄悄地葬在湘江岸畔的西溪桥头。半年后,为使墓地不遭洪水淹袭,又将烈士墓迁移到金紫峰麓的雷打石山上,并刻有石碑,上面写着:“民国十八年刊,毛达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为防止敌人破坏而又方便后人寻找,将石碑掩埋大半截,让“毛”字露在野草丛中为记。
毛达湘者,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是也。
1950年5月,毛泽建丈夫陈芬的外甥女见到毛泽东,谈到她舅母坟墓的事,希望毛泽东跟地方政府讲一声,把墓找到,并修一下。毛泽东说:“现在刚解放,在过去牺牲的烈士很多,数以万计。政府搞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哪有那么多钱修墓呀!”
但是,衡山县委没有忘记烈士,曾多次派人寻找毛泽建烈土墓。1966年11月终于在金紫峰麓发现“毛”字露出地面的石头,然后从掩盖的泥土里掘出整块碑,碑下的木棺已半朽。1969年8月,移葬新落成的“毛泽建烈士陵园”。
铺的一次战斗中,陷人敌人重围,突围时,双双身负重伤,先后被捕。此时的毛泽建已身怀有孕。夫妻二人的的双手被敌人反绑起来。陈芬最后一次深情地望着妻子毛泽建,唱起了《国际歌》,因身负重伤,歌声断断续续,毛泽建便接着唱下去……
不久,年仅25岁的陈芬在耒阳敖山庙惯武桥上英勇就义。灭绝人性的敌人,把陈芬的头砍下来,装在一个木笼子里,挂在耒阳县城的城门口“示众”,“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