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杨立三抬棺 1954年周恩来坚持为人抬棺:我不送他 死人也说话
"第二次反‘围剿’,让我认识到杨立三同志对于我们红军的重要性!"
1929年4月初,红五军在瑞金与艰苦转战的红四军第二次会师,彭德怀和杨立三第二次会面。4月8日,在雩都(今于都)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主动提议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恢复湘赣边苏区。彭德怀那种倔强、不认输的个性,给出席会议的杨立三留下深刻印象,他后来说:"井冈山初次见面,‘久仰大名’不无客套,但在那次会议上,彭老总让我真正折服了!"
1930年6月中旬,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按地区分片集中,组建正规军团,以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为主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杨立三负责军团的后勤事宜;7月23日至2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伏击敌何键部先头梯队,击溃第3梯队,一举攻占湖南省会长沙,这是红军第一次占领国民党省会城市,震惊全中国。
长沙之战,让杨立三佩服之至:彭军团长不愧是"猛张飞"。同年8月23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境内会师,合组为总兵力达3万之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方面军总指挥,毛泽东任方面军总政委,彭德怀任方面军副总指挥,杨立三担任方面军副官处长兼总经理处处长,负责这支全国红军绝对主力的后勤事宜。
从此,彭德怀开始和杨立三共事。杨立三到任后,主持制定并正式颁发了红军第一部供应标准,为红军供应正规化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在中央苏区前两次反"围剿"中,彭德怀在前线横刀立马,打出了"猛张飞"的雅号;杨立三组织向前线运送粮弹,向后方转送伤员,工作井井有条。1931年4月,第二次反"围剿"准备阶段,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指挥3万多红军,在群众条件和地形都十分良好的东固地区逼敌而居,沉着地埋伏了25天,准备伏击敌王金钰部。
回忆起这件事,彭德怀说过:"3万多人,隐蔽待机25天,粮食消耗量极大,全靠杨立三负责筹措,其功劳之大可想而知!第二次反‘围剿’,让我认识到杨立三同志对于我们红军的重要性!"
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开始第三次反"围剿",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浴血奋战,杨立三组织人力运粮送弹,两人配合默契。9月中旬,杨立三还直接指挥方面军总直属队参加作战---9月11日,朱德、毛泽东发出转移阵地截击敌军的命令,其中提到杨立三负责指挥总直属队:"总直属队由杨副官处长指挥,着于明晨5时由现在地出发,经龙上、钓鱼台到浪川之石灰窑宿营(石灰窑之房子由总部杨副官处长分配,总直属队住完后剩余归四军)。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彭德怀当选为红色政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这时,杨立三也成为红军后勤方面的行家里手。次年春,红军进军福建漳州后,杨立三调任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兼总兵站部部长、政委,负责领导中央苏区所有后方军事机关、医院和工厂的工作。
"这个工作在我们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其任务的繁重,客观条件的困难,是一般没有参加过当时斗争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在农村的落后条件下,在不稳定的、没有后方的战斗情况中,全靠军队自行筹粮、筹款,自己建立小型的被服厂、制药厂、兵工厂,依靠人力和畜力组织长途的前运后送,一手做地方居民工作,一手做直接支援战争的工作,这是一件十分繁重而困难的任务。
"这一时期,杨立三建立了大站、中站、小站相连接的兵站运输线,有力地保证了红军各次进攻战役和反"围剿"战役的人、财、物运输和供应,表现出卓越的后勤工作领导才能。对于杨立三的功劳,彭德怀是如此评价的:"我们长期以来是‘小米加步枪’!米是立三同志组织筹措的,步枪是立三同志组织制造的。"
"东征那时候,如果没有立三保障通道,我们可能背水一战!"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作为开路先锋,"以挡我者死的锐气"连续突破敌军设置的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著名的湘江战役,彭德怀再现神威:11月27日至30日,他指挥红三军团于湘江、灌江之间的新圩阻击桂军进攻后,在渡江点界首南光华铺血战3昼夜,付出了巨大代价,完成了阻击任务,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在敌重兵天罗地网中,他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消息传来,杨立三感叹:"比起彭老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相形见绌!
"这一时期,杨立三历任总兵站部部长、中革军委保管处处长、粮秣队队长、总医院院长、陕甘支队(1935年9月成立,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后方办事处主任等职,为解决中央红军的人、财、物供应朝夕奔忙,彭德怀曾言:"没有吃的,唯立三是问!
"过草地时,周恩来刚刚大病脱险,走不了路,彭德怀决定组织担架队抬他过草地。杨立三深知,保证周恩来的绝对安全,是中国革命全局的需要,也要求参加担架队。
彭德怀拗不过他,最后下令:"好吧,你负责!找副好担架,找几个可靠的人!"整整六天六夜,杨立三寸步没离周恩来,双肩都磨破了,硬是安全地把周恩来抬出了这片"死亡之地"。刚走出草地,杨立三自己便累病了。对于这次救命之恩,周恩来念念不忘,杨立三则说:"这个宝贵机会,是彭老总给的。"
1935年11月3日,为打开西北革命局面,毛泽东等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西北军委,毛泽东任主席),杨立三担任了西北军委兵站部部长。12月,刚刚到达陕北的党中央决定组织东征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打击山西国民党反动势力,扩大我党影响以利抗日。
东征的关键之一是克服黄河天险,保持东征部队与陕甘根据地的联系,毛泽东、彭德怀要杨立三负责保障。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还亲自就保持渡口畅通、组织担架队问题致信杨立三:
立三同志:
一、作战命令一份付上,可了解红军行动方向及任务。
二、……游击队五六百人由河口过河后,以义牒镇为指挥中心。其任务是:(一)维持石楼、义牒、河口间的交通;……(四)保持主要渡口。
三、已下令从绥德、清涧、延水三县动员三千人当担架队……首先集中一千,看前方需要情形等候命令再集中二、三两批。办法:(一)有适当组织,有好干部带领;(二)有支部组织;(三)有伙食组织;(四)带衣毯碗筷;(五)服务期一个半月;(六)每四人一付担架;(七)均到河口你处集中,待命前送。
五、你须与清涧县委及河边各区区苏(区苏维埃)密切联系。
六、周副主席(周恩来)日内来河边主持,你的工作向他请示。
东征期间,杨立三亲自去延水、延川、清涧、延长四县抓落实,如期完成了担架动员和渡河器材的准备,保证部队安全地渡河东征,并及时地把兵站线延伸向山西境内。1936年5月,在红军回师陕甘边区前,他又根据毛泽东、彭德怀的指示,亲自勘察河道,侦察敌情,在东岸敌人戒备森严的情况下,从无定河口放船下驶200余里,准确无误地到达清水关,接毛泽东、彭德怀及所率的东征红军西渡黄河,安全顺利地撤回陕甘边区。
为此,杨立三受到毛泽东的专电嘉奖。对于杨立三在东征中的作用,彭德怀这样评价:"东征那时候,如果没有立三保障通道,我们可能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