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钢铁李兆霞 海鑫钢铁创始人李海仓与“少帅”李兆会对比
最新消息:消息人士指出,海鑫资金链出现问题,估计又要重组,现在当地政府已经介入。与当前李海仓时代的辉煌相比,少帅李兆会这十年并没有让海鑫钢铁集团有大的突破,反而遭遇了不少困境。为何短短十年内,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创始人"与"少帅"有何差别?
"创始人"——李海仓
【生前很低调】
李海仓,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位列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身兼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运城市工商联会长等职务,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功勋企业家。
李海仓生前很低调,而这么一个低调的人,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农村,竟由40万元起家,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搞成一个拥有42.8亿元资产的大型钢铁公司,这使他充满了传奇色彩。
【李海仓是善于用钱的 "高手"】
李海仓的超常规运作企业,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善于用钱的"玩钱高手。事实上李海仓素有资本运营魔术师的称号。
从整个海鑫钢铁集团发展过程及其资本积累、资产不断扩充的数字来看,海鑫公司从1987年创办以来,到2003年初,在建项目及建成投产后的项目,实现了用15年时间,总资产翻14番,增长12500倍,利税增长13000倍的经营业绩。
2002年2月21日,记者从山西省工商银行对海鑫钢铁公司的调查报告中得到的数字显示,截至2002年末,海鑫钢铁公司资产总额为40.3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5.63亿元,固定资产21.77亿元,负债总额16.
0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0.27亿元,长期负债5.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9.28%,流动比率152.2%,速动比率101.2%。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28亿元,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公司产销率连续三年达99%,资金回收率为103%。
【专注钢铁行业】
李海仓真正进入钢铁行业始于1992年10月。记者从山西省工商银行得到的权威数字来看,当时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2亿元,而该公司成立之前的资本积累过程成为破解海鑫钢铁集团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李海仓起家的40万元成为财经记者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就40万的积累过程采访了当年与李海仓共同创办第一家企业的合伙人。1987年,李海仓、辛存海、侯岚云共同创办了第一个焦化企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海仓当时拿出多年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金20余万元,并以李海仓长兄等4人的名义联合向信用社贷款10万元,与当地的一家国有企业闻喜县白水泥厂搞联合办厂,成立联合焦化厂,联合方出资10万元。
闻喜县白水泥厂的10万元也是从银行贷来的。这40万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联合焦化厂成立后,又从当地的工商银行贷款1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而这10万元是以联合焦化厂的名义共同贷款并还款还息的。联合焦化厂投入生产后,当年实现利税10万元。由于该厂是新建的乡镇企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免交了产品税、固定资产投资税等。
当时市场焦炭的成本每吨不超过100元,而该厂销出的焦炭每吨在400元左右。当年实现了年产量1万吨的生产规模。也就是说,焦化厂成立的第一年,李海仓就实现了销售100万元的业绩。
1988年,李海仓与三门峡机务段联合办厂。双方投资60万元,这样使产量由原来的1万吨增加到3万吨。1988年至1989年综合生产能力达8万吨和10万吨,即两个焦化厂的总和。由于当时的焦炭利润不断上涨,市场最高价可卖到每吨600多元,这样李海仓一年就可以实现利税1300万元。
建一个新厂,免交3年的所得税,应该说李海仓充分地用活了当时的地方政策。记者从闻喜县税务部门了解到的数据表明:1988年由李海仓所创办的企业,上缴了10万元税金,到1990年,共缴纳税金50万元。
李海仓在尝到了联合办企业的甜头之后,1991年又先后与运城、洛阳铁路分局联合成立了洛铁焦化厂,成为山西省第一个机械化焦炭企业。该厂总投资为60万元,其中投资比例为,李海仓、三门峡、洛阳铁路分局为4∶3∶3,与运城车务段联合成立了洗煤厂。1992年初形成的四个焦化厂实现了26万吨的生产能力,在1987年至1991年期间,李海仓既改造了两个老厂,又建了两个新厂。1990年,组成三铁焦化总厂。
记者从海鑫集团公司财务的记录来看,李海仓的贷款主要始于1992年,从各类报表综合数字来看,其贷款的300余万元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其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500万元左右。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李海仓充分地利用了产与销及市场的焦炭价格比,当时经销李海仓的焦炭的经销商们,都要事先打入预付款,这样,李海仓的手中掌握着上千万的预付款作为他的流动资金。
从当时的整个经营业绩来看,与李海仓联合办企业的投资方,都在两年内就拿回了所有的投资和相应的利润,而李海仓把所有的利润又再一次全部投入到企业里。
到1992年底,全厂净利润在2500万到3000万元之间(免交所得税,只交产品税),也就是说,李海仓在进入钢铁行业之前,所实现的资本积累虽然令外人难以想象,但是却十分符合营运规律。
1992年初,李海仓先后多次到他的用户单位考察,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是令他"欣喜若狂。他决定在他的家乡投资建厂,进入炼铁行业。
1992年李海仓先后与有着多年业务往来的经销商们达成联合创办炼铁企业的合作协议。预投资8400万元建设两个124立方米的高炉,并于太原市的并州饭店,与三个冶金厅签订了合作协议,三铁焦化总厂、三家冶金厅联合成立了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分别为三铁焦化总厂5400万元,三个冶金厅各1000万元(三个冶金厅分别是湖南冶金厅、河南冶金厅、上海冶金厅)。1993年建厂,1994年4月份投产。
1995年,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又分别与洛阳铁路分局、临汾铁路分局、北京铁路分局进入海鑫钢铁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的建设,共出资3.1亿元,并在1996年由生铁转到炼钢、轧钢。记者曾于2002年9月采访李海仓时得知,他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向市场。
他认为,如若只停留在低水平的炼铁企业上,企业可能将处于面临倒闭的状态。由海鑫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孟景春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来看,当时的企业贷款为6000多万元,负债率为20%,通过各种办法与联营方等所借的款项3.02亿元。仅从1996年15万吨的生铁产量来看,实现利润3000万元,税金1000万元,这就是李海仓40万元"所下的蛋。
【李海仓"亲民"】
李海仓非常喜欢媒体,对媒体的态度非常欢迎和开放。他基本上都不出闻喜,就呆在海鑫里面。那时,谁想见李海仓都很容易,走进他不设门卫的旧办公楼就可以。
【处理政商关系】
父辈李海仓等山西钢铁前辈有着老"晋商"一样的行事风格,经历创业艰辛,练就了一副八面玲珑而又温和坚韧的脾性,左右逢源却从不越界。
"少帅"——李兆会
【"海归派"的天下】
"80后"少帅李兆会成长于2003年元月的那一天。那一天,父亲李海仓遇刺意外身亡。在那一天,海鑫开始种下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种子"。
从少主登基到真正上位掌权,短短几月李兆会先是杯酒释兵权,将两位托孤重臣"妥善"安置。随后与李兆会关系甚好同在澳洲留学的李天杰空降为总裁,海鑫成为"海归派"的天下。
大刀阔斧改革的背后是一颗渴望"做大做强"的雄心。自此,海鑫出现新的发展机遇。2003年海鑫总产值超过50个亿,上缴利税超过10个亿,为当地财政贡献3个亿,成为历年来海鑫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接着数年业绩辉煌。
资深财经作家陈雪频曾表示,"富二代"和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背景、管理技能、国际化视野及社会责任感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会尝试通过"商业模式甚至处世方式的变革"将父辈的事业做强做大。
【政商关系】
在处理政商关系这个敏感话题时,李兆会一代与父辈的风格更是大相径庭。这也给山西钢铁省内重组增添了变数。
李兆会与政府的交道中却略显冷淡。据山西一位钢铁行业内部人士回忆,2007年山西钢铁行业协会的一次会议上,身为副会长的李兆会并未出现,而是由李文杰代为参加,其他副会长级的钢企负责人们则在主席台上就坐;第二年,李文杰亦未出现,而是由海鑫一位副总经理代劳。山西人属于典型的注重人情世故的北方人。像李兆会这样不主动维护与政府关系的企业家,的确很少见。
【李兆会的资本运作】
李兆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与 "专注于钢铁"的父辈有很大不同。
记者获悉,2007年海鑫在资本市场的收益达20亿元,即使在低迷的2008年,其收益亦超10亿元。这使海鑫在面对经济危机时能更加从容应对。
2004年10月,李兆会买下1.6亿股民生银行股权;一个月后,他又收购了华冠科技21.25%的股权。两次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实际控制人山西海鑫钢铁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和华冠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在A股市场最为火爆的2007年上半年,李兆会抛售近1亿股民生银行,套现逾10亿元;下半年又先后吃下银华基金21%的股权、山西证券3.
84%的股权。这一年中,他更是在二级市场买卖过国铝业、鲁能泰山等多支股票,手法娴熟而老到。
【富二代的"逃离"】
与海鑫"空巢"相对应的,是李兆会及李兆霞兄妹二人在资本市场上的频频逗留。"钢铁行业波动大,利润微薄,应该是李兆会对其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一位北京券商钢铁行业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
李兆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主要以山西海鑫实业为平台。李兆会持有闻喜惠天实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闻喜惠天实业持有海鑫钢铁集团89.3%的股权,海鑫钢铁集团持有山西海鑫实业90.93%的股权。通过这个链条,李将家族资产掌握在手中。
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最令人称道的,是2004年入股民生银行成为第十大股东的投资经历。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中,李兆会因持股民生银行身家飙升至85亿元,排名第78位,身家较2006年暴涨了112%。然而据一位海鑫内部人士透露,这起投资的功劳主要不在李兆会,而在其父亲李海仓。
【李兆会很少露面,防卫森严】
对海鑫集团员工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至今也没有见过李兆会,这与李海仓时代完全不同。李兆会则难得在海鑫露面。李兆会不仅防卫森严难以近身,即使是记者在其北京办公室外的走廊间等候,也会被前台以非常不礼貌的方式对待。李兆会时代海鑫的"傲慢"可见一斑。
评价
李兆会接班的十年,其实是"逃离"钢铁主业的十年,他的能力被外界过分夸大,反而变成一种压力。在资本市场,李兆会或许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带领海鑫集团完成一次大转型。
海鑫内部员工将李兆会称为"小老板"或者"小董事长",这个称呼常常让他们想到老董事长李海仓。"如果老董事长还在,海鑫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强之一,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它也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而且在2003—2004年度列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之第185位,在全国钢铁企业中排名第34位,它的知名度来自于它奇迹般的发展速度,更来自于它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它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国家首批产品质量十佳免检企业"、"全国首选线材产品质量过硬放心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AAA级信用度企业"等光荣称号,并于2002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