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莹文章 解放军报刊发基金会理事长耿瑩女士文章——《关于文化责任的思考》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责任建设的精神实质,注重从哲学的角度加深对文化责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是当今社会发展迫切之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根,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对

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责任建设的精神实质,注重从哲学的角度加深对文化责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是当今社会发展迫切之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根,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无疑大有裨益。

文化责任建设的思想理论根基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善良、正义及表达方式,是一个由多元历史要素所构成的文化与文明的集萃体,其中既有时空理念,又有文明内涵;既有社会渊源,又有思想光焰;既有智慧结晶,又有艺术创构;既有衍进历程,又有精神果实,这就是中国文化责任建设的本质。

认识本质,把握规律,准确反映文化责任的本来面目,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依据客观实际,确定实践准则,是加强文化责任建设的第一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责任建设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引领潮流的进取精神。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是打破了传统的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的平衡,为新时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随着学科的细化,教育资源的下移,使传统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发展,教育对象由少数向公众开放,这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为推动新时期文化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拓宽了获取知识的层面,扩大对文化建设认识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获取文化知识渠道的畅通,平面的、立体的、网络的、视觉的、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全部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样式。

面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我们必须正视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责任建设,增长新的知识,增强抵御风险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责任建设既要靠自我内在修养,又要靠外部规范。理想信念的动摇,精神支柱的崩塌,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割断,由此带来的是价值观、世界观偏移。在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的新趋势,大胆吸收借鉴一些有利于我国文化责任建设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同时要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切实维护中国文化的“根”,使之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调节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责任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建立科学信仰,构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信心,但是在蓬勃腾飞的经济社会里,由于激烈的竞争和利益驱使,出现一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损害民族利益的商业合作,丧失科学信仰的价值观念,这是文化建设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产生的情感世界的躁动和不安。

文化责任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让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融入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