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念的经周华健 全球经济治理 一本难念的经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视角看,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的欧洲访问是个值得思考的事件.这次被媒体普遍解读为旨在为奥巴马时代美欧关系留下政治遗产的访问,在很大程度上留下了尴尬.

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视角看,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的欧洲访问是个值得思考的事件。这次被媒体普遍解读为旨在为奥巴马时代美欧关系留下政治遗产的访问,在很大程度上留下了尴尬。

一个核心问题是,奥巴马力推的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在欧洲越来越遭受民众质疑。尤其是在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民众对这个被称为“经济北约”的反对声浪相当浩大。虽然奥巴马对德国的访问只有短短两天,但早在一个月前,德国民众就开始在各地示威游行。4月18日,德国民众在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城市举行了约200场抗议示威。

4月23日,就在奥巴马访德前一天,汉诺威还爆发了超过9万人的大规模反TTIP示威游行,包括德国工会联合会以及环保、消费者保护、文化保护等组织和团体都参加了游行。

其实,从2013年3月奥巴马在美国国会提出这个想法,后来得到欧盟的积极回应,三年来,欧洲的反TTIP行动就未曾停息。几乎只要一有大型国际会议,就有反TTIP行动。2014年10月,笔者在德国汉堡峰会期间,就亲眼见到大量欧洲人在会场外面游行抗议TTIP。抗议者告诉笔者,欧洲人不想成为美国的傀儡。

不仅普通民众,德国高层实际上也对美国以TTIP为推手来主导全球经济治理深表怀疑。德国副总理、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加布里尔直言不讳地说,他感觉奥巴马是来“推销美国货的”。更令欧洲担忧的是,欧洲人认为TTIP将继续提升本已大权在握的跨国公司的政治影响力,让人感到“国家主权的丧失”。

从本质上,对于TTIP,美国是把它当作升级由它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如果加上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美国在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上就会占据贸易和投资的优势地位。

TTIP抗议事件表明,美国想要主导本世纪的全球经济治理并不容易,至少在说服自己传统的西方盟友方面,美国还面临艰难。为了使盟友站在自己一边,美国人试图找出美欧共同的“对手”。

奥巴马在德国说:“我们必须要确保我们的企业有能力进行竞争。如果我们无所作为,中国等其他市场就会发展起来”。奥巴马的算盘能否起效,目前看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

全球经济治理是近年来才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世界经济议题。其核心是“治理”一词。与“管理”不同,“治理”的关键在于提供公共产品。笔者认为,在本世纪,全球经济治理至少有四方面的支点:贸易投资、金融、发展,以及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谁提供的公共产品受欢迎,谁才会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如果回顾7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经济治理版图,不得不提到布雷顿森林体系。那次因战争而确立的经济秩序其实主要由三大实体代表的支点所支撑,包括:关贸总协定(后来的世贸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对应贸易、金融和发展(起初为战后重建),协调国际的贸易流、资金流(核心在汇率),并规划推动全球发展理念。

翻阅那段历史可以看到,形成二战后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几十年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体是由美国人设计的。美国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方面相当擅长,并且在推进谈判方面不怕麻烦。

对于TTIP在欧洲受到的反对,美国贸易办公室(USTR)副代表兼美国驻WTO大使的鹏克颇为淡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际贸易谈判向来都是高度具有争议性的。”他表示,欧洲对TTIP的反应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意外”。4月25日,欧美还是如期在纽约举行TTI的P第13轮谈判。

再回到奥巴马的小算盘,美国越来越担忧中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主导者。中国的立场是,我们要推动这一体系向着更合理的方向转变,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不少方案只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增益和补充。

近几年,“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具有历史创新的新理念、新机制已经逐步进入全球经济治理的国际语汇中。不过,在说服世界,尤其是让原有的规则主导者能够正确解读而不是误读,需要很强的说服技巧和水平。

在念好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学习任务和知识储备,也需要有越来越强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