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左派:他们和司马南孔庆东(组图)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南方的媒体,他们似乎都有着一份天然的警惕.他们担心,那些"颂扬市场经济的自由派媒体"会假采访之名,歪曲己见,行打击之实.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各派论战激烈

对于南方的媒体,他们似乎都有着一份天然的警惕。他们担心,那些“颂扬市场经济的自由派媒体”会假采访之名,歪曲己见,行打击之实。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各派论战激烈”的情况下,尤其在中国的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经常被舆论用来比拟20年前***南巡所处的历史节点。

但正如司马南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所说,“我与‘南方’很多人在观念、政见上有分歧,但不应由此妨碍两者间的交流,你们也可以出现在我所主持的节目上。“

2月6日,王立军闯美领馆一个月后,***在“两会”答记者问中说,“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而后,***被免去重庆***一职;紧接着,“乌有之乡”“西奴网”等网站暂停运营,进行“后台维护”。

此时,国内互联网上响起一片调侃之声,“没有了他们的声音,还真不习惯”,“我们是不是也该为他们争取言论自由?”

对此,对方未像此前那样给予激烈回应,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默。

悲哀之余,他们觉得不为时人所理解。

2011年4月,司马南与孔庆东一同出现在一个视频节目中。在他们面前的桌面上,摆着一本由司马南撰写的由经济科技出版社刚出版不久的《民主胡同40条》。民主,正是这一期节目中他们所要谈论的中心话题。

正如每个人所料到的那样,他们批判美国式民主,认为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某一种民主模式,中国必须找到适合于自身的民主模式……”

在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司马南说:“中国社会如此之复杂,用幼儿园大班好人坏人的‘二分法’来格式化思想界现状,你不觉得失之于肤浅、简单、片面吗?我这个人啊,右眼看我左,左眼看我右,我左右都不逢源。”

1989年之后,《中国商报》主任记者司马南开始“对政治哲学产生了兴趣,经常通宵达旦地阅读,思考,写作”。此前,这位东北汉子在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后,曾任国家商业部教育司公务员,浙江工商大学语文教师。这时,33岁的“记者司马南”尚未发表什么政治言论。

而在这之前的10多年中,他学会了“特异功能”“气功”。他心想,既然我是假的,谁是真的?他开始用他学会的那些“技术”去打假。

于是,从1990-2006年,他利用各种报告会,主持科普节目,现身说法,剑指“神功”。1998年,在终南山上,他被“神医”胡万林及其手下毒打并非法拘禁;次年,在河南商丘再次遭胡万林党羽围殴,但“最后终于把胡万林押上了审讯台”。正是如此,经国内几十家媒体所报道后,司马南被赠予“打假斗士”称号。当时的《南方周末》也对他进行跟踪报道,刊文《胡万林司马南决斗终南山》,并连载他《神功内幕》一书。

司马南遂成为名噪一时的“打假斗士”,与《南方周末》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而此时,他未来的朋友孔庆东,则在北大师从钱理群攻读硕士学位。

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孔庆东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可“我看不起只会埋头学习的书呆子,但是要比读书考试这件事,我还真是天下无敌。和第二名的分差,不叫距离,叫天堑”,体育也是满分,“俯卧撑能做100个”。

1989年,孔庆东成为“研究生院自治会***”,并因此受牵连,被剥夺了继续读博士的资格,“下放”到首都师大附中任语文教师。

在首都师大附中,高中生许知远成了他的学生。许知远被这位“不循规蹈矩,才气非凡”的孔老师所吸引。

3年后,孔庆东重回北大,攻读博士。而许知远也在1995年考上北大,师生情得以再续。在今天,许知远回忆说,“从中文系所在的静园四院走到学五食堂那一路,傍晚的时候,学生下课,路上都是人。我跟他走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感觉像在追随什么东西”。

在他眼里,这个时候的孔庆东,有着非凡的魅力。

但是,许知远与孔庆东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许知远无法接受“孔庆东思想逐渐左倾,并支持***”。

关于对“***”的态度,孔庆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作为一个发达城市的工人家庭的子弟,受到的基本上是***正面的东西。后来进入了知识分子的圈子,得知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是全盘否定的,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中的那些坏事,应该用理性的学术态度去研究,找到其产生的根源,才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博士毕业后,孔庆东留北大任教。

2003年下半年,范景刚与韩德强等人筹划成立乌有之乡网站,并经营乌有之乡实体书店。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参与了“乌有之乡”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自称为“乌有之乡”创始人之一的***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当初将网站定性“在民主法制轨道上的”。

“乌有之乡”从2006年后开始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其后便与“四月青年网”等红色网站言论阵地。

在今天,由司马南与孔庆东所撰写的言论文章与视频,大多都能在这些网站上找到。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司马南开始撰写文章批评《南方周末》。第一篇文章为《冷看南方周末裸体冲锋》。

关于此文,司马南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当我在2008年5月23日看到《南方周末》的编辑部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后,一夜未眠,完成了5000多字的文章。”

“2008年,《南方周末》发表了若干篇评论,谈到普世价值,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向普世价值看齐的过程,中国***也要看齐普世价值,它把汶川地震救灾行为说成是践行普世价值,说成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在兑现关于普世价值的承诺,于是,我写了致《南方周末》的公开信,我写了抗震救灾不涉及到普世价值,我写了几十篇针对普世价值这样一个学术问题的探讨的文章,我也发表了《叩问普世价值》这样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