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郝笛 天津有个少年考古天才 家中如同小型博物馆
17岁天津少年郝笛从5岁就痴迷古董,如今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文物考古研究者。他撰写过多篇考古论文,应邀参加过天津考古挖掘工作,被不少古玩文物店聘为顾问。走进郝笛的家,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地上一堆堆古钱币、古董,从门厅一直蜿蜒到郝笛的卧室兼书房。
他十几年来收藏了众多古董,仅古币就曾经有过20万枚。这个家,除了那些惹眼的古董,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当。郝笛不爱讲话,性格内向。小时侯,他对玩具都不感兴趣。五岁时,父亲带他路过一个文物摊,郝笛跑了过去,目不转睛,极有兴趣地摆弄着几个古钱币,一呆就是两个多小时。
郝笛对考古十分痴迷。上小学时,他为了攒钱买古董,有好几年不吃早饭和午饭,以至常常晕倒。他说“悟性”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是要有一种牺牲和献身精神。2001年,在天津一个施工现场出土了一坑古钱币,天津一家报纸为此刊登了一篇《谁能做鉴定》的文章,并通过一些专业人士找到郝笛,郝笛接过人们递给他的实物说:“这是咸丰年间的古币,因为制作太粗糙,所以被用来制造武器,如果继续挖掘应该会有炮弹出土。
”在人们的疑惑中,现场果然挖出了炮弹。后来,文物部门的鉴定与郝笛的结果大致相同。
一次,郝笛看了一些出土文物图片,非常兴奋,断定这就是几代人找了几百年的“白金三品”。他曾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看到过关于“白金三品”记载,而且相当详细,包括重量、形状、纹饰。而这时专家们对此还在反复考证。郝笛关于“白金三品”的推断直到2001年才被专家们认定。
郝笛几乎所有的文物都涉及过。很多老前辈建议他搞专项研究,那样才能出成果,但郝笛认为专一项容易钻进死胡同,很难触类旁通。像“白金三品”就是一个例子。他说,如果前人多学科研究,也不至于几百年才搞清楚“白金三品”是钱币。
郝笛自称为中国研究古代盔甲第一人,从十岁开始收藏盔甲。他说,在古代盔甲研究方面中国还是一个空白。如果现在再没人抢救它,这些“废铜烂铁”就会越来越少了,那将是中国文物界的一大损失。最近,郝笛刚从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回到天津,并卖回了三个古盔甲片。
半年前,他开始筹备写一本关于钱币的书籍和一本关于青铜器的书。他认为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文物鉴定方法都是被淘汰的,所以他要重新编写,希望给爱好文物的人有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