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事件道德底线 “范跑跑”事件挑战传统师德底线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跑跑",其实不叫这个名字,这是汶川大地震后,他获得的赠名.男,1997年毕业于国内某著名大学历史系.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时,任教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某私立学校,担任该校语文教师,并且担任班主任.5月22日,他在网络论坛上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据描述,他当时正在上课,课桌晃动了一下,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他认为是轻微地震,因

“范跑跑”,其实不叫这个名字,这是汶川大地震后,他获得的赠名。男,1997年毕业于国内某著名大学历史系。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时,任教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某私立学校,担任该校语文教师,并且担任班主任。

5月22日,他在网络论坛上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



据描述,他当时正在上课,课桌晃动了一下,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他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可是话还没完,教学楼就猛烈地震动起来。“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他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了!

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他还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范跑跑”在自辩中还说:“《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地震不是我造成的,我无须内疚”。

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网络上炸开了锅。

事后,范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写道:“我这些话在回去上课之后还会跟学生说,也会跟其他人说。告诉学生也告诉其他人,你自己的生命也很重要!

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案例提供:杨兵)


【评析】

第一、“范跑跑”暴露出来的几种缺失

1、职业责任感的缺失

“范跑跑”在自辩中说:“《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地震不是我造成的,我无须内疚”。

这真是把没理当有理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教育等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这里执行“转移、疏散”的是谁呢?应该包括老师。具体怎么做呢?查询地震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各种地震应急手册,都明确写着类似“震时值班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在桌下避震”“任课教师则要临时承担组织指挥者的责任”“向学生们大喊‘卧倒!

’‘躲到书桌下!’‘别动!

’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动完全停止。”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范跑跑”在地震中的言行,是职业责任的完全缺失,并且背离了相关的法规。



2、社会道德的缺失

在对“范跑跑”事件铺天盖地的讨伐中,分量最重是关于“范跑跑”事件所体现出的社会道德的严重缺失。

长江日报记者杨于泽说:“每个人都在从事某种职业,每一职业都存在一种职业伦理,我们在享有某些权利的时候,就不能不承担起一些义务。今日社会,道德并非过剩,而是十分欠缺;承担基本道义,履行基本责任,不是自由之敌,而是追求自由的应有之义。

人不能像动物一样,在污泥浊水中打滚,变社会为生存角逐的丛林,必须有人的模样。”

让我们感到心寒的不仅仅是“范跑跑”的逃跑,还有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表面上看是职业道德问题(也确实如此),但骨子里乃是道德认知问题。

正如杨于泽所说的:“无道德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正如在地震面前,人类个体显示了其脆弱性,我们必须组成社会,以便相互团结、相互扶持。而相互团结、相互扶持也是社会的粘合剂,如果不讲道德,人们全都只顾自己逃命,我们这个社会还能被凝聚成一个社会吗?如果人们光谈权利,没人承担义务,谁来满足这些个体权利?”

3、避险自救能力的缺失

在“范跑跑”事件中,众人指责他的一个方面就是他在灾难来临时独自先跑,而没有大喝一声“跟我跑!

难道是“范跑跑”不愿意学生跟着他一起跑么?不是。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范跑跑”也是一个吓呆的人,他除了独自狂奔外已经被吓呆了。

无论是在师范院校,还是工作之后的职业再培训,都缺乏“死亡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就是说,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面对重大灾难如何组织学生疏散逃生,避险自救的相关训练。希望我们能把逃生意识,避险知识 ,自救技能纳入教师的学习范畴。

第二、班主任在校园内的多重角色
在这里,有必要明确一下班主任在校园内的多重角色。班主任作为教书育人的群体,是应当自觉地承担起这些角色的。

1、校园安全的责任人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就是每天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班主任是学生行为规范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来说,如果学生未成年,班主任实际上还是学生在学校的当然监护人。班主任的防灾避险的教育在平时要渗透给学生,指导到位,注重实践。

当灾害发生的那一刻,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的正确处理,这样班主任才能为学生撑起一方平安的蓝天。

2、学生品行的示范者
佐藤学说,学习就是一种模仿,从模仿到对自己行为自内而外的修正。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当然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学生把班主任看作是他们的榜样和楷模。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形象代言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在教育。

“范跑跑”作为一个社会人,范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需要提醒范老师的是,你不要忘了,你除了是范**,你还是范老师!

”我们不去保护别人的孩子,谁又会来保护我们的孩子?我们不去保护自己的母亲,我们的孩子将来也不会保护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在教育某一个孩子,与其他人无关,我们在班里的一言一行都会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一举手一投足都写满了两个字:教育。



3、学生成长的关怀者
就像生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一样,学生的生活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之中。

在无数个十字路口班主任有无数个教育的时机,可以引导学生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既是学生成长的关怀者,又是学生成长的参与者。学生的心态和行为是动态的,因此“了解学生”也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环境,关注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学,就是为了需要探察儿童的心灵,发现藏匿在他心灵深处某个角落里的神奇的铃铛,然后小心谨慎地触动这个铃铛,从而使儿童内心所具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能显示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人的生活将以新的力量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