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奖候选人—白芳礼简介
天津有一个老人叫白芳礼,应该说他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想当什么名人,但他的名字在很多人心里像斧凿一样深刻。
白芳礼老人生于1913年,祖籍河北沧县白贾村,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家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如今也不认得几个字。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
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三轮车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此外,他还供养自己20岁就守寡的姐姐和支援侄子上大学。
从小不认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的一条汗水路上,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是件最欣慰的事。老人的儿子回忆说,老人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就不高兴。
1974年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白芳礼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满头白发的白芳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可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自从蹬不动三轮车后,白芳礼老人一直住在小女儿白金凤家。2004年4月老人病重住进了天津市第三医院。出院后,由于小女儿白金凤生病入院,现住在儿子白国富家调养。在河北区月牙河街道办事处冯甲平科长的帮助下,笔者找到了老人现在的住处——抗震里小区13栋。
这是一栋老楼房,楼房很旧,据说是大地震后那年建的,所以取名“抗震”。楼道里黑乎乎的,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散发着一种潮湿发霉的味道。几经打听后才找到白国富家。门开了,老人的儿子和儿媳热情地接待了笔者。
屋子不是很大,但很亮堂。临窗放着白国富夫妇的双人床,床头的左侧横放着一张单人床,床上铺着洁白的尿片,老人侧卧在床上,躺在那愣神,享受着一种单纯的安静。饱经沧桑的脸上,一道道刀刻般深深的皱纹,眼窝很深,目光矍铄。
老人的儿子说,老爷子大毛病没有,就是下不了地了,小脑萎缩,大小便不能自理,说话比较吃力,有的时候脑子也不太清楚,由于年岁数大了,心肾肝功能也日渐衰竭。在笔者和他儿女交谈的时候,老人静静地聆听,眼睛里时而闪着喜悦的光芒,有时会露出孩子般开心的笑容。
白芳礼老人不再像以前一样健谈了,不能够津津乐道地将他那些故事说给笔者听,所以只能根据他儿女们的只言片语、以往的报道以及何建明作家对老人深入细致的描述来整理老人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